市场机制添活力优质优价成导向
2017-10-16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产品逐渐由“种得好”“养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和全国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受到了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实惠。

    近年来,农业系统不断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加快农产品和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市场调控机制,为建设生产者自主经营、消费者自由选择、商品和要素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畅通渠道,让农产品走得出大山。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灵魂。为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我国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优化产销对接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田头市场、定点批发市场和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等为主体的多级市场体系,构建了以蔬菜水产等鲜活农产品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流通网络,农产品流通方式和交易模式逐步实现多元化,在优化生产结构、畅通市场渠道、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说话,价格机制改革激活市场。多年来,我国农产品供给从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农民收入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市场机制功不可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地板”和“天花板”的双重制约,我国现有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亟待调整。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在稳定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基础上,开展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启动了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2017年将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有效激活了市场、激活了主体。

    信息搭桥,供给侧与需求端握手。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当前,信息技术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各领域渗透融合,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五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瞄准农村补短板,向农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蔓延。随着互联网技术向农业农村的深入渗透,智慧农业、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的兴起,借力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创新与探索也在不断积累丰富。

    品牌引领,优质农产品实现优价。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引领,是提高市场号召力的重要抓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发展,把加强品牌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参与全球农业竞争的重要战略举措。从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到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从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到“品牌大道”……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加快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区域经济、扶贫富农的有力抓手,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农产品推介会等,力促农产品流通和营销,提升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大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脱颖而出,成为加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引擎。

    过去五年,我国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发展取得了巨大飞跃;下一个五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品牌建设等各项工程的持续推进,必将为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注入更多活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