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产千亿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出台
2017-11-14   作者:   来源:中国鳗鱼网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福建水产千亿产业链建设,经研究,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稳量增收、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着力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品牌渔业、智慧渔业和生态渔业,进一步转变渔业增长方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延伸做强渔业产业链,全面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建设产业优、机制活、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5%,2020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3330亿元,其中:一产1432亿元、二产1232亿元、三产666亿元;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770万吨;渔民人均纯收入超24000元;水产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全国首位。重点打造大黄鱼、石斑鱼、鳗鲡、对虾、牡蛎、鲍鱼、紫菜、海带、海参、河鲀等十条特色品种全产业链,至2020年,实现十大品种产量占水产养殖总产量65%以上,十条特色品种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超百亿。

着力推进各设区市优势特色渔业的全产业链建设,以渔业重点项目、产业园区等为抓手,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总量,至2020年实现渔业新增产值596亿元。

三、重点任务

㈠创新现代种业。一是加强种业创新。以大黄鱼、石斑鱼、对虾、鲍鱼、紫菜、海带、海参、河鲀等大宗特色品种为重点,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构建以遗传育种中心和国家级原良种场为核心的现代育种体系,提升良种保障能力。二是强化良种推广。培育一批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的水产良种新品系,到2020年,力争示范推广良种面积50万亩,亩均增产10%以上,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三是培育重点企业。以国家级、省级原种场、良种场为重点,着力推动宁德官井洋、霞浦一嘉、连江官坞、莆田海源、晋江福大等省级原良种场持续发展,新增省级规模化种苗繁育基地10家以上,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龙头企业。

㈡拓展生态渔业。一是壮大生态渔业基地。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高效、质量可控的生态养殖方式,在连江、蕉城、秀屿、漳浦、清流、光泽等养殖主产区,建立设施生态养殖集聚区。大力推广标准化池塘、全塑胶渔排、深水网箱、工厂化养殖和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着力推动霞浦钦龙、光泽中科、连江南国风、蕉城金贝尔、莆田南日集团等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至2020年,力争新增工厂化养殖车间100万平方米,全塑胶养殖渔排6000口,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700口,生态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优化品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发展大黄鱼、草鱼、香鱼、真鲷、对虾、牡蛎、罗非鱼等海、淡水大宗经济品种,持续扩大规模、提升效益,保障水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需求。三是实施资源保护行动。推动“6·6八闽放鱼日”常态化活动,构建“区域特色鲜明,布局科学合理,管理规范有效,综合效益显著”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体系。四是推进休闲渔业发展。持续创建“水乡渔村”、“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扩大休闲渔业规模,创建一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培育龙海浯屿、福清目屿、东山澳角、晋江深沪、平潭大福湾等“十大海钓基地”,进一步扩大生态渔业产业规模。

㈢推进智慧渔业。一是提升养殖智能化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装备,构建智能化的水产养殖系统,实现养殖生产智能化管理。重点推动霞浦钦龙、光泽中科、连江南国风、厦门新颖佳等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可追溯的集约化、产业化、智能化的水产养殖基地建设,至2020年,新增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50万平方米,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95%以上,养殖单产较普通池塘提升10倍以上。二是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福建鱼多多水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东山水产品电商产业园、“找鱼网”等水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渔业企业组建专业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和平台,依托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水产品交易商场。

㈣培育品牌渔业。一是扩大渔业品牌规模。强化“福建二十大渔业品牌”建设,支持各地自主打造区域性渔业品牌。鼓励各地开展“水产品牌”、“渔业珍品”、“海鲜系列名菜”等特色渔业品牌评选活动。支持水产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等品牌。二是加强品牌宣传。通过电视、网站、动车、梯视、微信等平台对全省渔业品牌进行宣传推介,让广大消费者信任、认可福建渔业品牌。继续办好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暨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进一步提升我省品牌水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㈤优化海洋捕捞业。一是调减国内捕捞强度。有序推进国内捕捞减船转产,逐年减压海洋捕捞国内产能,重点淘汰老旧、木质和对海洋资源破坏较重的作业类型渔船。二是发展远洋渔业。调整优化远洋渔业布局,重点培育福州宏龙、福州宏东、平潭远洋、福建世海、福建港顺、厦门永迅、东山海之星等一批规模化、现代化远洋渔业企业,到2020年,远洋渔业产量达到60万吨。

㈥培育加工产业集群。一是创建产业园区。培育闽南、闽中、闽东三大水产加工产业集聚区和东山、福清、蕉城、连江、马尾、石狮、晋江、福鼎、长乐、诏安等10个年产值20亿元以上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藻类、鱼糜制品等2个百亿市场。二是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项目、资金、科技、金融、用海用地等方面政策的扶持,推动水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东山海魁、福建海鸥、宁德岳海、宁德官井洋、晋江阿一波、福清天马、福清海壹、长乐聚泉、漳州泉丰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三是提升加工水平。支持水产加工龙头企业上新生产线和新产品的产业化生产。至2020年,实现水产品加工率60%以上。持续扩大烤鳗、对虾、大黄鱼、紫菜等大宗特色品种加工规模,推进水产品出口创汇持续增长。

㈦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渔业标准体系,建设25万亩“生产可控、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认定和可追溯平台建设,扩大追溯企业覆盖面。持续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确保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7%以上。积极探索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通过市场准入倒逼生产管理,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㈧构建产业融合平台。培育一批产业相对集中连片、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启动连江黄岐、惠安崇武等20个渔港经济区和大黄鱼、石斑鱼现代渔业综合体建设。利用“618”成果交易平台,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渔业生产管理云平台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落实推进水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协调落实政策措施,密切关注工作进展,加强跟踪服务,推动工作落实到位。要积极争取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经信、金融、供销等部门的支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优势特色产业建设。

㈡强化政策支持。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品牌渔业、智慧渔业、生态渔业、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渔港经济区、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以及渔业创新体系等建设,支持水产千亿产业的全产业链建设。

㈢强化项目带动。要创新工作机制,把抓项目作为推动水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策划生成一批设施养殖、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冷链物流、水产品电商平台、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科技创新以及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点项目,促进全产业链各项目的落地建成。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项目,围绕项目前期、开工、建设、投产整个工作链条,及时疏通堵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实施。要加快建立项目工作队伍,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个团队的要求,充实工作力量,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破解工作难题,加快实施进度。

㈣强化人才支撑。实施海洋与渔业“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育一批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现代化管理人才。组建产业链创新服务团队,健全水产科研、技术推广人才队伍,重点开展全产业链条的科技服务,为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㈤营造发展环境。着力加大宣传力度,把水产优势特色产业宣传与品牌渔业等宣传活动相结合,打响“清新福建、绿色农业”品牌。综合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让广大渔业生产经营者和渔民群众家喻户晓,汇集推动力量。树立一批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典型,用可信可学的鲜活样板,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

福建水产千亿产业链2020年新增产值指导性目标

福建水产千亿产业链2020年新增产值指导性目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