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四美”齐美美不胜收
2017-12-22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日报

提及福建之美,你的脑海中会最先浮现哪幅画面?是碧海蓝天的鼓浪屿?是静谧娟秀的武夷山?是勤劳贤淑的惠安女?……或许,这些都是;或许,还有更多。

在经济日报的中,我们发现了更多的福建之美:这里有改革激发的活力之美,有产业升级的气质之美,有民生改善的温度之美,更有生态文明的绿色之美,可谓是“四美”齐美,美不胜收。在习近平总书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蓝图指引下,八闽大地3800万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变得触手可及。

改革激发活力之美

 “八山一水一分田”带来的危机感,让不甘人后、爱拼敢闯的韧劲融入到了福建人的基因之中。正是这样的韧劲,助力福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制度供给等方面勇立潮头。

活力足不足,数据来说话。近年来,福建大幅精简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成为保留省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照一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17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活力足不足,群众来评价。“现在注册一家企业基本上一天时间就能办完。要是在过去,光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跑腿就能把人折腾得够呛。”正在福建省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办理企业登记手续的张先生感慨地说。也正是在这个服务大厅,诞生了全国第一张“一照一码、五证合一”登记证书。

活力足不足,市场来检验。得益于自贸试验区一系列制度改革创新,福州片区保税港区的平行进口车业务越来越“旺”。“保税港区叠加了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平行汽车试点企业等优惠政策,可以享受3个月保税,大大降低了资金沉淀成本。”福州保税港区太元行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剑告诉,今年该公司进口汽车可以突破1000辆,比自贸试验区挂牌前增加一倍。

福建省委书记、省长于伟国表示,福建要继续坚持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倡导的“滴水穿石”精神和“马上就办”等优良作风,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合力,培育发展动力,把福建的优势和能量充分发挥出来。

升级扮靓产业之美

近年来,福建在做大做强做优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产业转型升级大步向前。目前,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风头正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产业调整已成“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之势。

产业颜值高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含量高低是关键。在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的光电产业园里,看到一排排青翠欲滴的蔬菜生长在“植物工厂”里。经营这一工厂的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栽培面积最大的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据介绍,这种利用LED芯片技术对植物进行光照生长的技术,在军民融合、生物医药等领域前景广阔。

产业质量高不高,结构调整调向哪里是关键。可比克、达利园、和其正、豆本豆……这些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其实都是一个家族里的“亲兄弟”,这个大家族正是泉州惠安县达利食品集团。达利集团总厂长林鹭伟介绍,近年来,达利集团坚守实业,先后投入了5亿多元引进全球领先的生产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泉州市市长康涛告诉,自2013年底以来,泉州市主动对接国家和福建省战略部署,率先启动实施了“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并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从技术创新、数控设备应用入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

产业效益高不高,品牌的美誉度附加值是关键。莆田市市长李建辉深有感触地说,“受困于经营模式传统、创新能力弱,莆田的制鞋产业长期处于产业链弱势地位,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如今,这块心病正逐渐祛除”。近年来,莆田市一方面引导行业打造区域品牌,推动建立“莆田好鞋”联盟示范区,提升“莆田鞋”的美誉度;另一方面推动龙头企业联盟创新、联合创牌、抱团发展。目前,莆田制鞋行业集中度、品牌美誉度明显提升,利润率也显著提高,莆田洛弛公司已能将一双鞋卖到150美元。

民富尽显民生之美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扶贫开发对象从2012年的130.5万人减少到目前的20.4万人……近年来,福建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群众生活更富了,保障更全了,获得感更多了。

这一点,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涧口社区的居民感受颇深。由涧口村演化而来的涧口社区,过去生活困难,“揭开锅盖番薯干、掀开食罩萝卜干、门前满地玻璃砂、屋后座座秃头山”是他们生活的写照。2012年,涧口抓住成为“幸福家园”试点的机遇,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目前,已拆除旧房477户,复垦新增耕地126亩,形成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转让金额4200万元,发展潜力活力大增。如今,涧口社区不仅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还开辟了30多亩花果公园,建成了健身公园,居住条件已经和城里一样了。

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莆田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村民也深有感触。2013年起,山前村决定打破资源碎片化困局,将集体与个人的土地、山林、海域和滩涂都一一盘算、确权、整合,建立经济发展资源库,发展田园综合体。为此,村里先后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再通过公司化运作、联合开发项目,实现资源变资金、资产变股份、保值变增值,努力探索出一条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山前村村支书陈钒介绍,目前,村里土地流转的年租金收入达11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过去的6000多元增加到10000多元。

用心呵护生态之美

森林覆盖率65.95%,长期保持全国第一;9个设区城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占到98.4%;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全优,Ⅰ至Ⅲ类水质占比94.4%……这是福建交出的生态成绩单。

这样的成绩单,绝不是靠“拼运气”“等风来”,而是福建对生态保护一以贯之用心用情的结果。“山清水秀是福建最大的资源和资产,也是福建最宝贵的形象和品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福建人习惯了像保护眼睛、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之美。

建省内河流水系纵横密布,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有749条,总长24629公里。河河相连,水水相通,治理难度不可谓不大。怎么办?坚决贯彻河长制。打破九龙治水,实现包河治水;强化有法可依,推行强制治水;打通上下梗阻,迈入全面治水。截至今年12月份,全省4973名河长共完成河道清障1852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47条。

福建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39亿亩,森林面积1.2亿亩。如何有效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之间的矛盾?福建探索开展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置换、收储、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给予林农补偿,调整为生态公益林,使林农的山上“摇钱树”变为绿色“不动产”。

于伟国表示,福建将继续保护好山清水秀这一最大的资源和资产,维护好山清水秀这一最宝贵的形象和品牌,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丽家园,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