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传承文脉,多彩非遗焕发新活力
2018-06-13   来源:福建日报

5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龙岩市永定区的“万应茶制作技艺”入选。永定“万应茶制作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下又被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这为永定万应茶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龙岩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25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7人。”龙岩市文广新局艺术社文科科长张永辉说。近年来,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对优秀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使龙岩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让龙岩非遗焕发出新活力。

    建好展馆,全面展示非遗

    “爸爸我长胡子了”“我也长胡子了”……6月9日,市民华云星带着女儿在市级非遗“虎岗做面摆”展演点上体验如何做面摆。“今天才知道这是非遗项目,可以亲自动手体验,我女儿很喜欢,希望这样的场所能够多一些,这样的活动多办一些。”华云星说。

    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位于龙岩市新罗区曹溪街道石粉村准星楼的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展馆利用实物、图文、声光电多媒体技术手段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龙岩境内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余项。

    走进展示馆,看见龙岩四中的学生曾欣婷时而驻足观看,时而拿着手机不停换着角度拍摄。“我喜欢画画,跟这方面相关的东西我都比较关注,遇到喜欢的就拍下来留着以后慢慢看。”曾欣婷说,非遗展示馆让她长了不少见识,丰富了课外知识。

    “我们希望通过非遗项目展示展演、非遗传承人现场技艺流程展演及群众互动体验等形式,传承历史文脉,留住文化记忆,努力实现文化血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龙岩市文广新局局长王汝彬说道。

    “转向的时候转动剪子,不是转剪刀,这样一点点剪……”在客家剪纸技艺展演点,长汀县客家剪纸协会会长刘白被一拨又一拨前来求学的市民“围观”。与平常的剪纸不一样,刘白给现场市民提供的都是已经处理过的剪纸,市民只要拿起剪刀就能够剪出一幅作品。“对于孩子和初次接触的人,我们讲究寓教于乐,让他们先学会剪,培养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最终再让他们慢慢融入其中。”刘白解释道。

    “新时代、新传承,我们将结合非遗资源,尝试研发非遗相关的产品,力求宣传好、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龙岩市优秀传统文化。”龙岩文旅集团党委书记吴永荣说。

    多措并举,构建保护矩阵

    近日,经过严格遴选审核,新罗区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龙岩斜背茶传统制作技艺、龙岩山歌戏、万安风鸭制作技艺等19个项目入选。

    6月7日,龙岩市文广新局公示了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推荐项目名录180项,涵盖了上杭族谱文化、汀州客家童谣、永定客家家训文化等项目。

    “2009年以来,龙岩市全面开展了非遗普查,对全市134个乡镇近2000个村非遗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以及传承人进行全方位普查,共收集非遗线索115852条、各类非遗项目36295个。”张永辉介绍说,为了更全面掌握全市非遗概况,各县(市、区)还以乡镇为单位结集出版了142本非遗普查成果集,内容涵盖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杂技、戏剧、民俗等各个方面。当下,龙岩市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2017年6月,由龙岩市文广新局组织编撰的《闽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彩页精装出版,全书约70万字,将龙岩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流程以及活动方式,进行详细记录、精彩解读、全面展示。据统计,近年来全市编辑出版各类非遗类正式出版物共105册,搜集整理各类非遗资料149册,抢救各类非遗影像资料121碟。

    与此同时,龙岩还通过抓示范带动、建立展示区、设立传习点等措施,推动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从龙岩市文广新局了解到,全市共建立了长汀汀州古城区客家山歌、连城罗坊走古事、上杭白砂客家木偶、永定下洋中川客家民俗等20个整体性保护示范点,永定湖坑、连城培田和长汀古城区三处文化遗产展示区以及63个传习中心。“全市由民间自筹资金建设的各种非遗展馆(厅)、非遗传习中心也达到了20多处,成为我市传承保护非遗的一支重要力量。”张永辉说道。

    立足传承,扩大保护阵容

    非遗保护当从娃娃抓起。5月16日,武平县首批非遗传承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举行,武平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第二附小、中山中心学校和万安中心学校等4所学校成为该县首批非遗传承教育示范基地。“非遗是我们客家文化的结晶,非遗传承教育进校园不但丰富了教学课程,也增强了师生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将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弘扬。”武平县文体广新局局长舒健说。

    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让孩子们在近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是龙岩市扩大非遗保护队伍、传承非遗文化、延续非遗血脉的一项重要举措。

    龙岩市省级非遗项目“连城拳”,在当地政府支持及有关单位的推动下,被列入全民健身活动重要项目。与此同时,实施连城传统拳进学校计划,作为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连城各学校基本实现连城拳进课堂,成为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特色亮点。

    2016年以来,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在龙岩市松涛小学开设特色课程,向同学们讲解汉剧中的行当,展示汉剧表演中的身段、指掌拳、水袖、刀枪等武功,开展丰富多彩的“闽西汉剧”兴趣小组活动,广受学生欢迎。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5所中小学校开设了非遗课,每年开展活动达300多场(次)。

    龙岩市博物馆还积极探索非遗展示传承基地建设,创造性地以“让孩子从手机里走出来”为主题,在馆内设立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土楼营造技艺体验区、国家级非遗项目雕版印刷体验区互动项目等十多个项目,吸引了60多万人次到馆参观体验。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