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强化水体治理提升河道生态环境
2018-07-13   作者:何晋生 张郁周   来源:湄洲日报

“‘小西湖’变漂亮了,我们每天都会过来走走。”夏夜,每当华灯初上时,不少群众总会不约而同来到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的北河东桥头段乘凉、散步。

  荔城区北河“小西湖”段,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西湖水镜”所在地。为重现往日风采,2016年,荔城区投资1000多万元启动北河综合整治改造工程,目前工程接近尾声。

  北河的变化是莆田市荔城区紧扣“荔林水乡”特色,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的一个缩影。

  荔城区境内水系密布,溪河纵横交错,共有大小河流208条,近500公里河道,其中市级2条、区级8条、镇街级39条、村居级159条。由于过去部分群众环保意识不强,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等随意排入河道,一些河道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面不洁净,河底污泥淤积……针对这些问题,荔城区在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水功能区水质提升、“一周一督查一整改”的详细工作方案,要求区级河长每个月至少巡河、调研一次,镇级河长每周至少巡河、调研一次,河道专管员坚持每天巡河一次,及时发现、解决水环境水污染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清单及时汇总提交,定期开展河长制联席会议,分解细化任务,层层压实责任。

  据荔城区河长办工作人员翁秀华介绍,为提高河道治理的信息化水平,该区创新建设了智慧水利平台。该平台包括“一个智慧水利门户、一批智慧化业务应用系统、一张水利专题图、一个水利数据中心、一张智能感知网、一套保障体系”的“6个1”主体建设成果,依据“全域治水、综合管护”的总体思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保障“一心两湖三流域”的治水工程建设管理、治水工程建后管护、综合水利信息化等工作开展,确保每一条河流真正实现“河长治”。目前智慧水利建设一期已完成,二期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河流污染最直观的表现是河道淤积堵塞和河面上的各类漂浮物。治理河流污染的第一步是清淤清障,荔城区组织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合行动,清理河道280多公里,清除垃圾、渔网、违章建筑物面积30多万平方米,退地、退房于河4.2多万平方米,完成35处违法侵占河道的拆除。

  同时,把城乡河道保洁纳入环卫一体化保洁,分三年投资3.3亿元,实现“水岸协同”常态化保洁,并采取错时上班、深夜巡查、定点蹲守等方式,结合日常巡查和群众举报,严查、严处偷倒垃圾现象,确保河道水质环境安全。

  清淤清障、打通河道只能治标,水体治理才是治理河流污染的根本。在建成区护城河和下戴河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荔城区重点从清淤疏浚、河道清障、沿河排污口截污、生态补水四个方面开展治理,并对河道沿岸雨污合流的进行改造,实施雨污分离,修建污水泵站,污水排放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荔城区住建局工作人员胡金育告诉笔者,为了给下戴河生态补水,该区从上游附近铺设了一条管道,直径50厘米,长有650米,连接到延寿溪,每天从延寿溪抽水约2万立方米入河,进行水体置换。在下戴河下游附近,则新建了一座20平方米的抽水泵站,从下戴河引水入城,使城区整个水系都活络起来。

  城乡生活污水具有量多、面广、投入大的特点,对此,荔城区采用PPP模式进行运作,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建制村农村污水整治、安置房污水收集提升、室外消防系统增设等四大工程,建设三格化粪池、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约9.79亿元。此外,该区强化工业污染源头防控,集中处理工业企业污水,荔城经济开发区完成已投产工业企业污水收集工作,黄石工业园区6家未接入污水管网企业正在加紧施工。

  在河道污染治理中,荔城区还充分结合综合治水试验县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工作,先后实施安全生态水系、内河整治、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完成投资1亿多元。同时,大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三年投资24.4亿元(含征迁费用5亿元),实施南洋河道综合治理60多公里,切实改善水环境。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