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在我省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直以来,福建农信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实体、助力民生”的经营宗旨,与客户同发展,与福建经济共繁荣。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将信贷资金优先投向“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着力缓解民营经济领域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18年10月末,福建农信各项存款6251亿元,各项贷款3827亿元,其中投放小微企业、个人贷款合计3520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92%,已经成为服务我省民营经济的重要力量。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近日省农信联社制定出台了《福建农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指导意见》,包括7个方面、25条具体工作措施,即“稳投放、强推广、重创新、优服务、降成本、抓保障、督落实”二十一字金融“组合拳”,着力提升全省农信系统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 稳投放,坚定服务民营企业信心 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是福建农信的战略性客户资源,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三个平等”,一视同仁地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坚守市场定位。坚持“小额、流动、分散”信贷原则。结合福建农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和“服务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工程”,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良好、负债水平合理、环境友好、成长性高的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银企互信的“核心民企客户”,为其提供开户、结算、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加大资金投入。提出实现民营企业贷款“二三五”目标,即福建农信每年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不低于2/3;努力实现民营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即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余额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力争3年内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5000亿元。 强推广,筑牢服务民营企业根基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支了解民营经济特点、熟悉民营企业授信业务和乐于与民营企业客户沟通互动的客户经理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营业网点“根据地”,划分客户经理“责任田”。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鼓励在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区域设立自助银行、专业支行和社区银行。建立健全民企专营信贷机构或营销中心,设立服务专岗。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公开信贷流程,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推行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承诺内容,扩大服务承诺的知晓面;建立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监督和投诉,确保阳光信贷服务质量。重塑授信审批流程。分类管理,差别授权,合理设置基层网点贷款审批权限。完善评审机制,简化业务流程。探索“信贷工厂”管理模式,推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逐步实现“快审—快批—快贷”。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对信贷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进一步提高对民营企业贷款的不良容忍度。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情况与行社年度评先评优、高管履职评价等工作密切挂钩。合理提高民营企业绩效考核权重,在资源上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倾斜,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 重创新,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丰富信贷产品。在精准建档与挖掘行内沉淀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形成对民营企业的精准画像,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创新推广“小微宝”“银税贷”等“线上+线下”信贷产品。拓宽押物范围。积极采用“1(主担保)十N(其他补充担保措施)”的组合担保方式,积极稳妥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因地制宜推广以林权、海域使用权、厂房设备、应收账款、仓单、政府采购订单、知识产权等为抵质押物的新型融资方式,合理提高抵押率。创新还款方式。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模式,积极推广“循环贷”“年审贷”“无还本续贷”等产品,持续提高信用良好、生产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无还本续贷笔数、金额占比,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缓解企业到期还款压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创新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探索对优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试点探索股票质押、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优服务,提升民营企业融资体验 提供工商注册代办服务。主动对接当地工商管理部门,与其签订具体业务合作协议,对接省银政通系统为企业受理线上预约登记,指定线下代办窗口,免费提供代办注册、变更、注销登记及后续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咨询和顾问服务。用好用活政府贴息、银税合作、银担合作等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政府基础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提供移动银行服务。不断丰富手机银行、企业网银、微信银行等电子渠道服务功能。推进便民点升级转型,打造“金融、电商、收银、物流、民生、政务”六位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站。依托福建农信“福e购”电商平台,有效拓宽涉农企业产品销售渠道。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推行民营企业“银行4天开户时间承诺制”,加快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加强支付系统建设、维护和管理,提高民营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推进农村移动支付便民服务项目,普及移动收单在企业园区、重点商圈的应用,营造高效、安全、优质的支付环境。提供套餐式融资服务。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构建“信贷+”的融资服务模式,持续创新综合化理财产品超市、外汇电子渠道结售汇产品,丰富贸易融资、结算、理财、外汇、代理等各类产品,对民营企业提供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国金融等套餐服务。 降成本,力破民营企业融资痛点 大力推行减费让利。按照“七不准”原则,对民营企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在落实“两禁两限”收费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减免超百项服务费用,巩固清费减负成果。稳妥推广内部评估方式和评估期限,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成本。构建“亲清”新型银企关系。落实省政府“五不要求”,全面推进以“服务实体、审慎合规、务实创新、良好操守”为核心的信贷文化,根植合规文化理念,提高合规管理水平,务实高效服务,清正廉洁办贷,构建银企共赢发展新模式。 抓保障,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解困 培育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信用工程建设,优化县域及农村金融信用生态。加强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应用推广,加大对失信及恶意逃废债人员的曝光惩戒力度,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提高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强化全流程信贷风控意识,落实贷款“三查”机制、强化“三铁”精神、推广“四眼原则”。重点做好单户授信500万元(含)以下民营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化信贷风险管理。区分民营企业出现突然性风险事件、信用违约、涉嫌违法或纠纷等三类情况,按照“一企一策”进行逐一研判,尽量保障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民营企业就业和信心。 督落实,持续助推民营企业发展 强化督促通报机制。省农信联社将通过银企座谈交流、实地暗访、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掌握行社在民营企业客户的融资改善、减费让利、服务便利性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按季通报。建立信息宣传机制。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宣传工作重点,主动作为,打破银企“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释放积极信号。(吴昊) □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