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番仔楼”古厝 打造侨乡文创景点
2019-05-13   作者:吴志勇   来源:泉州晚报

3.jpg

龙苍村引进文创团队盘活番仔楼资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越来越多的文创人才走出城市的设计室和艺术的象牙塔,在农村找寻实现梦想的舞台,以多元化的文化实践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就有这么一群有理想的文创青年,他们把圆梦舞台锁定在东园镇龙苍村的特色番仔楼群,在那里用心打造一番天地。

引进团队 首幢改造已现雏形

在东园镇龙苍村,“藏匿”着一片特色的建筑群,它们跟普通的民宅不一样,既有闽南红砖古大厝的影子,又融入南洋建筑风格,当地人称它们为番仔楼。如今,以往较为破败的番仔楼迎来了重生,村里正着手盘活这些番仔楼,已经引进了一支文创团队,并成功打造了一栋样板房。

走进599号番仔楼样板间,迎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艺气息。在番仔楼文创团队负责人胡佳军的介绍下,了解到,这栋修整装饰好的番仔楼经过了两个月的改造,楼房分为上下两层,有12个房间,不管是厅内摆设,还是墙壁、天井细节处,都能感受到复古建筑与现代艺术碰撞出来的火花。

胡佳军告诉,他本身是番仔楼的忠诚粉丝,这两年,他一直在台商区做文创、空间设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番仔楼群,便与十几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建了“番仔楼”青年文创团队。“台商区的文创前景很大。虽然我们团队才刚刚起步,但目标比较长远,思路也比较清晰。”他说。

收集物件 用心留住古厝记忆

番仔楼承载了当地华侨的美丽乡愁,也是他们的根之所在。租下番仔楼后,在改造上,胡佳军及其团队颇费心思,在不破坏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艺术思路,尽力留住这份乡愁。

看到,诸如水缸、碗、木器等很多物件,都被设计师用心保护利用了起来,其中还有几份来自上世纪30年代的南洋英文报纸。“这是华侨房主1938年从南洋带回来的报纸,当时我们在清理时觉得扔了很可惜,就把它们收留起来,裱框当做展示。”胡佳军说,还有一些完整保留下来的碗,既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也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他们会另外打造一个区域,根据不同年代进行展示。

从开始清理卫生到空间设计、灯光布置,一步一个脚印,这支团队将这幢番仔楼变了样。令他们兴奋的是,正因为他们的夜景灯光布设,沉寂已久的番仔楼头一回在晚上也焕发光彩。除了这间样板房,接下来,这群年轻人还有更大胆的想法,他们要让番仔楼“活”起来。

“接下来,我们要往公益沙龙这方面进行延伸。样板房有十几个房间,我们会在台商区召集想一起做的年轻人,把每个房间利用起来,让他们无偿使用去创业。”胡佳军表示,往后,他们还会跟龙苍村以及番仔楼房东进行沟通,承租下更多的楼房,开发利用每个空间,“每个区域将作不同功能,比如商业、党建、乡愁、艺术创意等等,还可以走餐饮民宿这一条路。”

完善设施 打造闽南文旅路线

4.jpg

家长带着孩子来番仔楼参观

龙苍村是台商区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有1万多人,村中有数十幢番仔楼,以埭庄自然村最为集中。它们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华侨为了谋生背井离乡,白手起家打拼后荣归故里的历史印证。数十年来,番仔楼历经岁月沧桑,已无人居住,村里正在积极探寻番仔楼的保护性开发途径。

在找到了“共同语言”后,村两委与番仔楼文创团队分工协作,积极推进番仔楼保护开发前期工作。如今,番仔楼的开发逐渐有了起色,身为龙苍村党支部书记的庄洲凯很是欣慰。“这些番仔楼多年来经历了风吹雨打,没人居住没人管理,有的已经部分损坏,如果不保护的话,过几年可能会倒塌,很可惜。”庄洲凯表示,在不远的将来,龙苍村将把番仔楼跟旅游进行深度结合,打造一条集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宗族文化的旅游线路,吸引华侨及游客了解古建筑。

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