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以食为天。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
近年来,顺昌县积极对接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落地,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和鼓励地方合作社走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路子,进一步提升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水平。顺昌县金祥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中省领导对合作社带头人二十年投身种粮事业的精神给予赞许,高兴地为顺昌大米“代言”。本文将带您探索金祥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让种粮成为美好事业之路。
靠优质优价增收,靠推广应用新技术增收,靠改造中低产田增产、增收。数年来,顺昌县金祥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力科特派服务团队,积极探索种粮新模式,水稻生产基地如今已发展至3.5万多亩,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三产融合
打造全产业链农业发展模式
从金祥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刘金祥的身上,看不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固有农民形象,穿着齐整的他更像是个生意人。一听的疑惑,他就笑开了,“我不是农民出身,只是选择了农民这个职业。”
在顺昌,还有大批这样的职业农民,种田成为了一份体面的职业,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也悄悄发生转变,全产业链农业发展模式渐渐成型。这种转变以金祥合作社为代表。
成立于2010年的金祥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顺昌县埔上镇张墩村。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整合当地土地资源,建立核心示范基地5000亩,服务农户生产基地3万亩,目前拥有核心社员104名,基地社员5346人, 2014年就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从育秧到耕作到加工销售,我们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刘金祥告诉,通过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户重新集中起来,统一育秧播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植保防治、统一机器收割、统一烘干仓储、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品牌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大大提升了农业的规模化效益和农民收入。
“土地交给合作社,除了获得流转收入外,还能返聘打工,多一份收入。”张墩村村民陈联辉是金祥合作社聘用的工人之一。他说,自家土地流转后,自己的时间就变得宽裕了。抢收抢种农忙时,合作社返聘他们,每天按工种不同能有120至200多元不等的收入,全年约有3万元打工收入。农闲时还可以外出打工,“一年赚得比以前多多了”。
“下一步的目标是打造观光农业和认养农业。”刘金祥告诉,与省农科院合作的反映顺昌大圣文化的孙悟空形象农田画目前已完成初稿设计。一产接二连三,将打造全产业链农业发展模式。
科技武装
打造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走进合作社一楼大厅,顺昌县金祥粮食生产指挥中心的大屏映入眼帘,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不断跳动变化,仿佛置身于一个高科技标准化生产车间。“通过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收集,我们能远程控制育秧棚的环境,还能详细了解不同农田的环境,从而种植最适宜的稻种。”刘金祥说。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要靠先进的设备、现代化的园区。金祥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南平20年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实践的一个样板,也是全省、全市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基地。“合作社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多亏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的帮助、扶持。”刘金祥说。
“我们穿着皮鞋也能下地种田。”2017年以来,省农科院土肥所林琼、县农技站张启松等5名专家和农技人员组成的顺昌县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驻点帮助“金祥”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700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秧棚、大中小型农机具113台套、3600立方米的冷藏保鲜库、29套烘干设备、日产100吨大米的加工生产线,逐步形成了从翻田、播种、育秧、插秧、防治、收割,到粮食烘干及加工全程机械化操作。
“人工一小时只能播18至20盘水稻,它一小时最多能播2000盘。”在合作社育秧房操作间,刘金祥手指着前不久刚刚花200多万元买来的两台先进的水稻工厂化育秧机,笑着说。
同时,科技特派员团队利用顺昌县用量最大的海鲜菇菌渣配制水稻育秧基质,既变废为宝,又为合作社提供商品秧,每亩节约成本20-30元。
品牌塑魂
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模式
“省领导为我们的米‘代言’,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了。”打造品牌,让自家的大米走出家门,卖上好价钱是刘金祥最大的愿望,也唯有如此才能让金祥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得更健康有序。
“我们从过去的单纯追求产量到现在更加注重品质。”品牌的核心在于产品质量,刘金祥深知质量的重要,始终坚持绿色、优质、安全标准。此外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合作社种植的都是优质、高产、高抗的新品种,从稻种上就保证了生产出来的大米的品质。
“标准化种植加上县里开展的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农机等‘五新’服务都保障了金祥生产的大米是绿色有机的。”县农技站站长张启松说。“我们是福建省第一家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大米企业。”刘金祥骄傲地告诉,合作社生产的“雲路”牌稻米通过IS和绿标认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积极融入“武夷品牌”建设,四处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推销,“雲路”牌稻米逐渐获得了市场认可,合作社与海晟集团签订了长期销售协议。此外,依托互联网,合作社专门成立了电商部,将产品分类出高端精品大米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架销售,为优质大米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原本在当地每公斤只能卖4元的大米,在网上能卖7元。真正让好山水生产出好产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朱昕华 吴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