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滩:“茶码古镇”引客来
2019-05-16   作者:吴通华 刘岩生   来源:闽东日报

1.jpg

①仿古廊桥双龙桥 徐飞 摄

悠悠“茶码镇”,浓浓乡土情。逛廊桥、观渡口、看古民居、体验古道步行的艰辛……初夏,寿宁县斜滩镇山明水秀,清风徐徐,古树、古巷、古宅、古道上迎来一拨又一拨外地游客,让一度沉寂的古镇一下子热闹起来。在镇区中心何家巷,笔者看到,专业施工队搭起了高高的钢架,正对几栋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外墙进行保护性修缮。

2.jpg

②车岭古道上的风雨亭

“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禀赋,以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为主线,我们将高起点做好古镇的旅游规划,深入发掘茶业古城和码头商埠文化,大力推进文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茶码古镇,诗画斜滩’。”斜滩镇镇长徐飞对古镇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如何焕发新光彩充满自信。

“岭势从天下,滩流委地斜。风烟团一市,茶香绕千家。夜剧村逢偶,春寒县闭衙。鲤灯今夕见,百里最繁华。”这是当年寿宁知县宋际春在《咏斜滩》中写下的诗句。

斜滩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闽东四大古镇之一,也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级生态乡镇。史料记载,早在800多年前,先民们从外地迁徙到斜滩开基创业,人员慢慢增多。这里河床开阔,水量丰富,随后开辟了斜滩到福安、赛岐、三都澳水路航道,使用小木船(俗称“斜滩槽”)运输货物。清代末期及民国时期,斜滩镇成为寿宁、闽北政和、松溪、浙江泰顺、庆元、景宁诸县的物资集散地与贸易中心。当时,斜滩是闽浙一带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开办经销茶叶的茶行24家,有3000多人从事茶产业的购销活动。各地茶叶汇集在斜滩,通过小木船进入赛岐、福州,销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在鼎盛时期,斜滩百舸争流、商贾云集,文人用“门迎云路三千客,地踞龙江第一峰”的名句来描述当时的繁华。

商品经济的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也造就了一批人物,明清时期斜滩村涌现了何、周、卢、郭等名门望族。他们居住的巷道均以姓氏命名,如何家巷、周家巷、郭家里……古屋名居均在巷中。巷外河流蜿蜒环绕,巷内楼宇“之”字排开。高高马头墙、幽幽小曲巷,厝厝相连、门门相通。每幢古民居,有牌楼式门脸装饰、神龛、梁柱雕饰、门窗雕饰、彩绘、壁照、牌匾、封火墙、雕楼等。卢家“进士第”、何家“大夫第”、周孝培故居、郭家大宅等如今都成了明清时期优秀古建筑的活标本。

3.jpg

③斜滩古民居

“车岭车到天,九岭爬九年。”冯梦龙笔下的车岭就在斜滩境内,因岭高且陡而得名。车岭建于明中叶(公元1450~1465年),自海拨105米的斜滩坂头始,直插海拨769米的小车岭,高低落差664米,全长7千米,有12900多级台阶。车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沿途有仙人洞、狮潭晚照、五龙过溪、仙人足印、摩崖石刻、去思碑、平氛关、荆棘寨旧址等景观。

4.jpg

④游客流连木拱廊桥

近年来,斜滩镇党委、政府以打造“茶码古镇”为目标,积极挖掘、保护当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推进文化街区改造、安全生态水系、内陆渔港等项目建设。投入资金对车岭古道进行修复,清理垃圾,并对遗存遗址进行保护。为传承木拱廊桥营造技艺,2017年,斜滩镇公益组织与政府聚合民间力量,筹集资金600多万元在该镇下游新建一座长86米、宽7.2米、高20米双拱廊桥。目前,廊桥管理楼及桥头两岸的绿化、游乐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此外,镇里通过举办斜滩槽文化节,通过划船比赛、文艺表演、现场寻宝、尝斜滩特产“三宝”美食等活动,进一步传承古镇文化,促进古镇的复兴和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