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重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2019-06-14   作者:赵峰   来源:建设城乡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发展的主力军,其思想水准、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败。因此,增强农民技能培训和科技含量,培养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成为多面手是当前振兴乡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直以来,农民只会耕田种粮,属弱势群体,受自然环境、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加之缺少一技之长,导致在摆脱贫困路上步履维艰,负重前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步伐。尤其是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民为脱离困境,纷纷走出农村到城内谋生,但因一无技术二无专长,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重体力劳动。而没有出外打工的仍然依靠传统的刀耕火种,在自己的“一亩二分地上”“脸朝黄土背朝天”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依然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下生存,没有其他经营方式和出路,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目标只是遥遥无期的梦想。

因此,乡村振兴发展的根本是农村人气的兴旺与健康发展,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成为人人掌握一技之长又各有所长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带动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才能有效推进并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农民自身等多方发力,同心同德、同力同向,方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共同目标。一方面,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是根本。要提振农民的“精气神”,增强脱贫自信心,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让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使之过上富足、充裕的生活,让农村逐步走向繁荣、富庶。从而使“农民”不仅是一种身份象征,而且是令人向往的一种新兴职业。为此,激发内生动力是农民走向富裕之路的根本,振兴乡村的曙光。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引导是关键。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开办农民夜校、技校,以及网络平台强化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种养技术等专业职业培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结合实际补足“技能”短板,让农民不仅仅会种粮,还要科学种粮,并要掌握一技之长。并帮助其提供从业、就业、创业信息。为有广阔前景的特色产业研发、农产品深加工等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和引导,出谋献策出工出力,以此带动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其中,合力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第三方面,积极推动现代化进程是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应发扬“工匠精神”,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将农村打造成为引人入胜的一片新天地和人间胜境,把传统的农业发展成为引领地方经济的朝阳产业和特色产业,让农民变成新型的职业“金领”,才能使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自愿留在农村,成为新农村的建设者、受益者。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创业者返留入驻乡村投资创办企业,为乡村振兴引入“活水”。

农村天辽地广、山高水阔、大有可为,极具开发潜力、挖掘后劲和产业优势,并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发展基础。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职业型农民,新型农民更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因此,振兴乡村既要注重环境、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同时还要重视乡村人口素质、文化素养等软件的培育和提高。懂农业,才能知轻重;爱农村,方能守初心。培养和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是振兴乡村、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的强大力量和生力军。只有更多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激活新兴职业农民的乡村振兴主体地位,“走出去”、“留得住”、“引得回”,才能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时代有所新作为谱写出新篇章。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