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435户1707人贫困户全部摘掉“贫困帽”;道路条件从全县倒数第4到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乡镇,吸引一大批外地茶商前来做买卖;全镇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2124元;通过入股小水电、固定资产出租、光伏发电等措施,提前一年实现全面消除5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目标,破解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难题……短短三年时间,安溪县西坪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建强,则事业兴。在西坪镇党委书记陈杉福看来,“西坪强村富民的‘诀窍’在于镇党委这一‘红色引擎’”。近年来,西坪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党建统领全局,切实履行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团结党委班子,立足工作实际,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全镇各项工作,蹄疾步稳带领6.5万西坪人民走上乡村振兴的轨道。
□ 吴宗宝
“造血”扶贫促振兴
西坪镇地处戴云山南麓,曾是安溪县十个重点扶贫乡镇之一。2016年,全镇有435户170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多、任务重。陈杉福表示:“西坪镇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着力建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实行镇村挂钩、责任到人、一户一策、销号管理等,机关支部和村两委党员每人挂钩帮扶2户贫困户,为贫困户出谋划策,落实帮扶政策,找准发展项目,形成一支思想过硬、善始善终的党员扶贫队伍,探索出一系列扶贫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镇党委牵头,村党支部发力,因地制宜推动精准脱贫。茶产业作为西坪镇最大的民生产业,全镇涉茶人口达90%。该镇依托农企借力发展经济,探索“合作社+能人+贫困户”模式,共享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以留山村为例,该村党支部通过成立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以集体帮扶资金为贫困户入股茶叶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基地务工、合作社带动等形式,2016年以来销售额达到86万元,带动15户贫困户每年增加收入逾1万元。同时,打造出留山村“爱心茶”品牌,吸引茶文化旅游项目、生态农业和有机蔬菜基地等项目落地留山村,促进贫困村产业经济发展。
扶贫工作既要精准,也要注重“造血”功能,才能实现真脱贫。针对贫困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发展特色种养产业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西坪镇党委整合扶贫资金,为贫困村安排光伏项目设施,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变“输血”为“造血”。其中,平原、龙地、珠洋三个村统一在镇中心小学建设光伏发电站。建成后,三个村根据建设瓦数的比例进行分配,每年累计稳定增收20万元。
截至目前,全镇所有贫困户均已实现脱贫任务,珠洋村、龙地村等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退出贫困村行列。陈杉福表示:“我们还积极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积极发挥西坪镇扶贫开发协会的作用,确保脱贫后不返贫。”
聚焦民生“补短板”
道路整洁宽敞,车辆通畅无阻,两边绿植整齐排列,绿油油的茶园满山铺绿、苍翠欲滴,一辆辆挂着省外号牌的小轿车驶入镇区赶着收购茶叶……这是今年春茶上市期间驾车行驶在西坪镇看到的一幕。
在以往,“西坪不平”“路窄弯多”是外地客商对该镇道路的普遍印象,不少外地茶商望而却步。村民们纷纷感叹:“卖个茶叶都得跑到35公里外的县城,运输成本实在太高了。”闭塞的交通条件成为制约村民致富的最大瓶颈。“要想富,先修路”成为西坪人的共鸣。
急村民之所急,解村民之所忧。2016年以来,西坪镇党委把交通作为致富的先手棋,筹集各方资源,推进全镇19个村27个项目共61公里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在镇域内建设两横两纵“井”字形公路网,同时将原先3.5米宽的道路拓宽到7米,打通断头路、减少回头路、沟通便捷路。陈杉福说:“越来越多外地客商走进西坪,到茶农家直接收购茶叶,部分茶农在家门口坐等茶商排队买茶,价格也明显上涨。2018年,西坪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乡镇。”
“补齐短板是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的关键。”西坪镇党委通过开展党员“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和“比亮点、比进度、比服务、比质量”行动,整合全镇政策、资金、人力资源,全力以赴实施“4+1”民生工程,通过补齐交通、教育、医疗、生态“四大短板”,让改革红利最大程度惠及西坪人民。三年来,全镇共实施大小民生项目153个,总支出达3.8亿元。
陈杉福表示:“今后,西坪镇党委将围绕推进‘强基促稳’三年行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进一步打造西坪乡村振兴的发展‘红色引擎’。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把党建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导航仪’,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挖掘西坪地域区位、乡贤能人、茶叶原乡、文旅禀赋等资源优势,聚焦队伍促工作、项目促发展、民生补短板、茶业提品质,带领全镇人民推动西坪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