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李东滨: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2019-07-11   作者:白冰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图片1.png

李东滨(左一)与当地村干部探讨青梅市场建设情况

中国福建三农网漳州7月11日讯( 白冰) 科技特派员植根于农村,是科技服务“三农”的技术领航人。2018年以来,漳州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一大批科技特派员成为了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的重要抓手,县级科技特派员李东滨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8年6月,漳州市诏安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李东滨由县选派至红星乡圆林村担任科技特派员。通过“科技特派员+项目+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李东滨先后在该村推广农村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新技术,为农户提供不同形式的科技服务,培育当地乡土科技人才,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图片2.png

圆林村一角

圆林村地处诏安县红星乡西部,全村共563户,总人口208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15人,该村主要经济作物为青梅。由于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发展单一、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该村村民增收困难,且集体经济薄弱,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摆脱贫困。

作为下派科技特派员,李东滨清楚地认识到圆林村基础设施薄弱,将会严重制约当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此,他积极协调、上奔下走争取资金,开展富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圆林村容村貌提升。在各帮扶部门的支持及村民的配合下,一条总投资55多万元的水泥路也终于开工、竣工,并投入使用。“这真是一件大喜事啊!这条水泥路可谓是打通了我们上山务农的‘黄金’通道。”一村民乐滋滋的说道。

图片3.png

正在施工的环村公路

图片4.png

硕果累累的青梅树

依托派出单位的业务职能优势,充分考虑红星乡青梅的种植情况,李东滨探索出适合圆林村发展的特色产业,规划设计建设了青梅收购市场(在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青梅收购难题,为村集体年收入增加了1.5万元。同时针对该村老旧果园多的情况,李东滨多方动员许煌家庭农场对集中的100亩老果园进行改造,建立青梅栽培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施策,传授村民技术,手把手训练技术骨干。“做给果农看,指导果农学,带着果农干,这有效促进了科技示范推广,也带动农业产业技术不断升级和产业效益不断提高,推动青梅产业增质,农民增收。”李东滨说道。

自下派以来,他始终心系“三农”,把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中心,力争通过“三农”工作,促进民生发展。只见他经常进村入户,驻足于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解决农户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了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技术服务,李东滨在村部建设完善农民田间学校,建成农家书屋。

“只有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农业‘五新’,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才能彻底改变现有低效的传统农业结构,农业才能从中获得新发展,农民才能大步增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东滨邀请市、县级农业专家,多次组织大型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活动,以此改变农户的种养意识,提高村民的种养技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6月,他邀请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到村指导,为圆林村农业产业把脉,探索利用青梅园发展林下经济,套种虎尾轮等特色中草药。目前,该村已在联系种苗,广泛动员群众试点试种。

图片5.png

圆林村青梅企业

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李东滨还积极引导诏安县绿源食品有限公司招收圆林村贫困户3人,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加强对基地的管理,建设标准化青梅基地50亩,以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鼓励动员企业开发青梅新产品——青梅果冻,发展新型产业业态,提升农业竞争力、振兴乡村产业,走富有地方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科技帮扶不是一蹴而就,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久久为功。”李东滨说。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