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棠口村,听一段红色故事;在龙潭村,看一幅古村画卷;在白玉村,逐一番体育激情……如今,领略屏南县乡村风光会欣然发现,以生态为底色,各乡村肆意挥洒着自身独特的韵味,尽显“最美乡愁”。
▲屏南县风光宜人
从实施改厕改水,到改善人居环境,再到元素融合,屏南县立足生态资源禀赋,让乡村美起来、靓起来,为乡村振兴探寻出独特的屏南路径。
守护山水 建出宜居家园
如今,屏南县棠口镇漈头村一到周末就人气爆棚,引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感受天蓝蓝、水潺潺、山青青的自然风貌。
“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生意自然好了。”一位小吃店老板这样说。
漈头村古韵十足
过去,漈头村穿村而过的溪水中,垃圾顺流而下,铺设在溪中的自来水管道锈迹斑斑,勾扯着大量垃圾左摇右晃……如今,溪水变得清澈见底,颜色各异的鲤鱼游弋其中,处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溪边喂鱼。
▲棠口村风光
无独有偶,漫步在棠口镇棠口村,青山绿水、碧波荡漾,清新自然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棠口村是棠口镇的集镇所在地,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是周边群众郊游的首选之地。
“过去村里环境差,特别是千乘桥周边很荒凉,村民晚上都不愿踏入。现在村中道路宽敞、环境整洁,村庄一天比一天美丽,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览。”棠口村村民张秀玉说。
走“生态路”,念“山水经”,打“休闲牌”。近年来,棠口镇谋划定位建设城区发展的副中心和“后花园”,以建设“高颜值、内涵深、功能齐”的美丽集镇为目标,投资近6500万元完成棠溪路立面改造、道路两侧整治及绿化美化、千乘桥绿慢道、鱼鳞坝、亲水景观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镇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品质。近年来,屏南县委、县政府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集中对乡(镇)、村“五乱”现象进行综合整治,有效解决“脏、乱、差”现象,镇村卫生环境显著改善——
加强河道整治及对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与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卫生面貌,村域内所有的水面、河道进行清洁,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建设,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新农村;
加强环境管理,落实乡镇环保责任,积极推进畜禽养殖、石板材、塑料造粒等污染整治,加大农村“十五小”“新五小”打击力度,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突出问题……
在一个个标本兼治的有力措施下,屏南各个乡村正发生着由内而外的华丽嬗变,真正蜕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绿富美”村庄。
结合生态立县的思路,屏南县以实施农村生态人居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美好家园建设,基本实现了乡村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生活美。
内外兼修 改出文明生活
乡村振兴,需有“里”有“面”。在村庄美起来的同时,兼顾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里子”,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振兴。
近年来,屏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龙潭村随喜书屋
许多老一辈的屏南人都还记得,每至夏季,乡村里总飘着一股“独特的气味”——“两块板、一个坑”的简易“草寮厕所”,在太阳的炙烤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蚊虫苍蝇滋生,让人避而远之。
而如今,这种“独特的气味”,随着改厕改水的推进销声匿迹。乡村变得更加舒适、怡人、清新,也成了人们向往的田园生活。
走进熙岭乡管洋村,一阵清新的田园气息扑鼻而来。“自从实施改水改厕,我们村里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也大大提高。”管洋村党支部书记吴瑞基说。
前三年,村民毛福兴家中建起独立的卫生间,不仅干净美观,而且安装有盥洗台、热水淋浴等,设备齐全。
回想起早些年自家的厕所,她一阵感慨。那时,下面放一个桶,上面架起一层木板,就算是厕所了,对她这样的老人来说十分不方便。2016年,得知政府实施农村改厕,她家第一时间响应。除了政府给予2000元补助金外,她自己还拿出1万元来装修厕所,终于如愿以偿用上舒适的厕所。
“最关键的是夏天不臭了,环境卫生也好了。”毛福兴看着自家的厕所高兴地说。
像毛福兴这样,用上干净整洁厕所的,在管洋村并不在少数。2016年起,管洋村实施改厕改水,村民新建一座厕所政府补助2000元,改建一座厕所政府补助1000元,同时还给各改厕户奖励价值200元的晾衣架。如今该村已有90多户村民完成了改厕。
针对污水排放问题,管洋村铺设了2.2公里管网,中端污水采用两个10吨的玻璃钢化粪池处理,并争取到中央环保项目,投入50多万元建成2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经过这几道处理程序后,所有的污水被处理转化成了洁净水。
抓好小厕所,服务大民生。屏南高度重视“厕所革命”,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农村改厕改水工作领导小组,县发改委、财政、住建、环保、水利等部门及各乡镇为成员单位,形成以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村主干具体抓的工作责任模式,村干部带头申报,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在资金落实上,屏南专门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及污水处理专项行动实施办法》,在市财政部门支持每个试点村2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屏南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按时完成任务的试点村再给予10万元奖励。同时,县纪委严格监督改厕资金的落实,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
三分建七分管。屏南还将改厕工作与污水治理、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一并列入乡(镇)绩效考评。同时,全县各乡(镇)、村实施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效地改善城乡宜居环境。
该县2016年新建旅游厕所4座;2017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0座,并完成农村旱厕改造14070座,全面完成农村改厕改水任务;2018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1座。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中的厕所按A级旅游厕所标准建设,免费向游客开放……
如今的屏南乡村,不仅有了“外貌”,更有了“内涵”,真正展现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气象。
生态为底 融出发展蓝图
今年暑假期间,屏南迎来了全国各地许多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宁德师范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团队、浙江传媒学院红色教育调研实践团队、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的“健康沙龙”实践团队、温州写生团队奇多写生营……
小小的山区县,为何成了大学生们眼中的“网红”地点?这与屏南乡村多元素融合不可分割。
好生态,要保护,更要开发。而开发,不能简单地盘活生态资源,而应与更多的元素进行融合。在这一点上,屏南交上了一份异彩纷呈的答卷——
屏南县以省运会赛事基地建设为契机,整合皮划艇激流回旋赛道及国家森林公园、茶盐古道、古村落文化、摩尼文化等优势,策划打造以“皮划艇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文旅特色小镇,以白玉村作为主阵地,真正实现了文、体、旅的有机结合;
降龙村2016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拥有摩尼文化、闽东北地区典型古民居等诸多文化遗产,文化底蕴深厚。寿山乡实施了总投资500万元的降龙古村落保护开发项目,实施旧村“建设、改造、保护、利用”,将降龙村打造成文化新村、产业新村、创业新村,使古村焕发生机活力;
▲降龙村古民居
北墘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其酿酒传统工艺远近闻名,该村着力打造黄酒文化旅游,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无障碍公厕、标识系统、环村及登山步行道、黄酒文化展示馆、黄酒文化广场等项目,逐步设计开发酒瓶、酒杯、伴手礼、包装外形图案等黄酒衍生产品;
长宦村民居整洁的墙面上绘制着各式各样的彩画,或描绘山水自然风光,或描绘农家田园生活,在蓝天的映照下格外显眼,田园风格与墙面彩绘融成了一幅幅美丽多彩的画卷……
▲长宦村立面独具特色
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屏南统筹推进、整体发力,将生态元素与古村落、文化、体育等元素相融合,努力走出一条“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发展路子,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民力量。
在此基础上,屏南还秉持“一镇一特色”的思路,突出资源禀赋,注重乡镇差异,根据各乡镇资源特点,借助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辐射,重点培育棠口镇药膳养生小镇、双溪镇文创旅游小镇、长桥镇万安桥文化休闲小镇、甘棠乡甘国宝文旅小镇、代溪镇黄酒休闲小镇、寿山乡白玉文旅特色小镇、岭下乡田园小镇等。
结合时下火热的乡村游,屏南县还以培育自驾游精品路线为发展目标,以漈头、漈下等名镇名村古村落为中心打造古村镇文化旅游线路;以仙山牧场、天湖湿地为中心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线路;以棠口、双溪新四军三支队六团遗址及中共闽东北特委、军分区驻地遗址为中心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如今,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如珍珠般散落在绿水青山间,闪耀出熠熠光芒,吸引了更多游客到屏南“过夜游”“深度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
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土更净、村更美,村民尽享绿色生态福祉,县域共享绿色发展红利。以生态为底色,屏南真正在绿水青山间,留下那一抹抹“最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