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这位衣着朴素、皮肤黝黑,在镜头前略显局促的普通妇女是上青乡江边村的村支部书记刘伯华。
2009年8月,村里换届选举,刘伯华当选村主任,成为当时泰宁县第一位女村主任。2012年换届,刘伯华书记、主任一肩挑,为该县首例。如今,已是她坚守岗位的第十个年头。
十年来她简单认真踏实温和,一丝不苟行事为人,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她走村入户,真情付出,真心服务,一心帮助江边村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她脚踏实地抓帮扶、竭尽全力解民忧、千方百计促发展。
做表率 培育富民产业
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和村民靠天吃饭传统观念的影响,江边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繁重。刘伯华在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上犯了难:“那段时间我经常睡不着,躺在床上就在想有什么能挣钱的方法,我很想帮助他们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农民要致富,产业要当先。”刘伯华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所有贫困户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逐户调查登记,并实时跟踪落实。与村支委、村两委会一起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资金扶持并不是长久之计,关键是要让贫困户掌握能致富的本领。当时泰宁县鼓励农户养殖乌凤鸡,可村民们害怕失败都不敢尝试。
“贫困户也是穷怕了,他们一是怕失败,二是缺乏投入的资金。但我们在困境中不能绝望,我相信发展产业能使我们的生活宽裕起来。”刘伯华率先垂范,与丈夫开办起养鸡场。可喜的是,第一年养鸡场就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刘伯华的成功让村民增强了养殖乌凤鸡的信心,开始陆续有村民加入养殖队伍。
刘伯华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通过请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养殖知识、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2018年,江边村实现全村脱贫。
甘奉献 竭力心系群众
要致富先修路。很难想象,如今江边村脚下的一片坦途在几年前曾是村民们苦恼不已的烂泥路。“下雨就是满脚泥,路没修好村民的农产品也滞销很难卖出去。”刘伯华为了让村民出行方便,多次在乡人代会上提案重修村路,并积极奔走于县乡有关部门争取建设资金。终于在2014年底动工修路,2015年竣工。修好一条路、造了一片景、富了一方百姓。
“只要是事关村民的事情,我就责无旁贷。”过去,村民们碾米、榨茶油都要跑到几公里外,十分不便,刘伯华先后在家附近开办榨油厂、大米加工厂、农家零售店,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有人认为刘伯华这样不计回报,有时甚至还往外贴钱的行为很傻,但她却认为很值得:“当村干部不是用来赚钱的,我不图什么,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追求。”
“现在下到村里,村民们都很热情地对待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感觉这一步步走来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刘伯华以村为家,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为村民排忧解难。
严修身 加强自身党性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党员,刘伯华以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严谨工作的原则性和抵制歪风邪气的战斗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刘伯华先后获得过市级“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省级“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等省、市、县数十项荣誉,2018荣获“全国五好家庭”,2019年还荣获“三明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她始终用党性这把“尺子”丈量自己,时刻反思群众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时刻反思自己在干部群众心目中又是什么形象。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当“村官”、谋村政、助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展现了一名帮扶干部敢于担当、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