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开始勾勒美丽乡村画卷 厦门翔安区稳步推进农房平改坡工程
2019-12-20   作者:王元晖 林瑞声 余庆东   来源:厦门日报

1.jpg

大帽山完成“平改坡”工程,房屋错落有致,与青山蓝天交相辉映,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翔安区建设局供图)

每天,高频次来往于福厦之间的动车都从翔安区马巷镇曾林社区后垵自然村疾驰而过,不少乘客会透过车窗好奇地张望:一片片红瓦坡顶,宛如一顶顶漂亮的帽子,戴在了村里错落有致的房屋上,当地在全区率先完成的平改坡工程,为大力进行环境整治提升的这个大村落,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这个点位往翔安腹地瞭望,如今,当地的“平改坡”工程正沿着“三点(大帽山、大宅、锄山)”“三线(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重要通道沿线)”快速铺展。从“头”开始进行改造,不仅为农村房屋重塑了新生,更在翔安的乡村振兴过程中补齐了人居短板。

2018年以来,翔安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按照省、市相关要求,精准发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农房整治工作成效显著。自2018年9月至今,翔安区已完成“平改坡”整治1382栋,裸房整治745栋。

【塑造精品】

打响“平改坡”攻坚战,让乡村灵动起来

从郁郁葱葱的大帽山麓制高点往下看,大帽山社区埔顶片区刚好处在山坳里。这里业已完工的裸房整治和“平改坡”改造,像是在一片碧绿中铺开一顶顶红色的伞花,甚是壮观。

今年2月15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议在大帽山召开,会议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大帽山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乡村环境、农房整治提升与乡村旅游、民宿开发同步进行、同步发展,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全市各区学习借鉴。

近日在翔安区走访时发现,从去年开始启动“平改坡”工程的房屋大都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与山景、水景、蓝天交相辉映,勾勒成了一幅幅醉人的乡村画卷。“山看脚,房看顶。”来翔安美丽乡村走访的客人们都这样说,在他们看来,“平改坡”工程让屋顶真正成为“美丽的冠冕”,让整个乡村都灵动起来。

值得留意的是,这两年,翔安的农房平改坡工程与该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两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整治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这一民生工程,在当地干部们的嘴里,就是“硬仗”“攻坚战”。

“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大帽山成为去年厦门推出的8个村庄环境整治试点示范村中的一个。当然,改造并不一帆风顺,也经历了村民从观望、怀疑到争相争取的过程。”大帽山社区副主任郑坂告诉。

“‘平改坡’不能简化成给农房‘戴帽’。我们先后考察了龙岩洋畲村、诏安西梧村等已实施的‘平改坡’案例,组织专人进行深入研究。区建设局协助技术把关,经过指导,施工团队的建造工艺也进行了不小的改进。”翔安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平改坡”模式也一样经历了多次探索,最终,选用钢木混合屋架配盖陶土瓦的结构形式,采用螺栓连接,不怕台风,木材全部采用杉木,防虫防腐。

不仅如此,为了让“平改坡”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翔安农房“平改坡”造型,采用外观端庄厚实的歇山顶屋面为主,坡屋面的平面形状有围合,特别注重屋脊、左右瓦、封檐板等收边处理;色彩讲究协调,材料经久耐用,陶土瓦的品牌、型号都有严格规定,采用标准化配件装配式施工。

【树立典范】

兼具传统元素和闽南风情,作为范本全省推广

2.jpg

内厝后垵“平改坡”工程为翔安美丽乡村打开新窗口。(翔安区建设局供图)

今年9月24日至26日,位于翔安的鑫博雅大酒店聚集了众多前来参观取经的人们,他们激动的话语中流露出了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平改坡’的翔安经验”。

这3天,全省农房平改坡设计建造一体化导则培训班在翔安举行,来自各市、区、县建设局(含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土局)分管领导、村镇建设站负责人共200余人,不但学习了省农房平改坡设计建造一体化导则技术内容的解读、平改坡工程案例分析,还聆听了翔安区建设局带来的经验介绍,并现场观摩了翔安的平改坡工程。

在大帽山已竣工的“平改坡”工程现场,漳州市常山开发区建设局局长方树旺一边拍照,一边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做着记录。显然,他已经被眼前成片带着屋顶的闽南红砖厝所感染,他说,翔安的“平改坡”工程既统一又有变化,既有传统歇山顶的元素,又极具闽南风情,成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南靖县建设局村镇站站长陈加海则悄悄地爬到农户的屋顶上,从建筑安全的角度细细审视。“许多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例如,节点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而非焊接,仅这一点就为工程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这样认为。

不难发现,此次福建省把平改坡导则培训点放在翔安,同样,今年年初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议选择在翔安召开,都是要向与会者展示翔安的“楷模”形象。值得称道的是,省住建厅还把翔安大帽山农房改造经验列入《福建省农房屋顶平改坡设计建造一体化导则》,作为范本向全省推广。

【着眼民生】

改得明白放心欣喜村民迈向幸福生活

清晨走出自己的老房子,家住翔安区大帽山农场的农民老陈第一眼就往房屋顶上瞅去。一顶橘红色的顶篷舒展在冬日的蓝天下,与周围的青山绿水互为辉映,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访客。他高兴地告诉,村里其他一些闲置或破旧的房屋,加上了一顶顶独具特色的“红帽子”,未来将被打造成民宿或休闲场所,为当地的乡村旅游业增添新的引擎。

而在此前,当地农民并没有这样的好心情。如同省内许多农村一样,大帽山在农房整治前,村庄建筑犬牙交错、毫无生机。那时,多数村民盖新房是先盖“壳”,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太在意房屋外观,很多房屋都是平屋顶,墙面也没有贴砖或涂料,好像是“残缺的裸房”。

时至今日,透过当初翔安区农房平改坡工程厚厚的文字材料,依旧可以看到翔安区以这一民生工程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的初心。该区的理念是,村民是农房“平改坡”的主体,“平改坡”必须以村民的接受为前提,以村民的满意为依归。

这一点,在每一个细节中都有了充分体现:设计人员服务在施工第一线,改造过程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现场改图,现场办公,设计图让村民满意并签字确认后才开始施工。

“政府补助占大头,农民出小头。”此外,翔安的“平改坡”,不同于以往政府立项统一施工的模式,财政补助经费经村委会奖补村民,实现从“政府端菜”到“村民点菜”的转变。

“以‘平改坡’为突破口,建设美丽村庄、改善人居环境,政府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内厝镇花枞村农民老李表示,翔安“平改坡”“改得明白”“改得放心”“改得欣喜”,如果没有政府主导,他们再奋斗10年,也无法将房子建成现在这番模样。

傍晚时分,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又从翔安一栋栋完成“平改坡”的农房里传出。这些从“头”开始脱胎换骨的房子,在游人的眼里是风景,而在村民们自己的心目中,却是迈向幸福新生活的美丽载体。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