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图为翔安溪流整治。 五大理念促发展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创新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协调发展 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绿色发展 深化对台农业合作交流,推动开放发展 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推动共享发展 五大任务促增收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深化农村改革 文/本报 林雯 王进峰 图/本报 张奇辉 《厦门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出炉,提出我市将力争在2020年,实现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从《规划》内容来看,未来5年,厦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将围绕提升农民收入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今日,市农业局通过本报为您解读《规划》。 农业农村经济 五大发展理念 问:“十三五”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念是什么? 答:从具体内容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有五大方面理念作为支撑。 一是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创新发展。突出都市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性和经济、社会、生态的多功能性,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二是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协调发展。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是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绿色发展。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改善农业环境,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四是深化对台农业合作交流,推动开放发展。加强两岸农业技术交流和培训,学习借鉴台湾农业先进成果和发展模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五是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推动共享发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和拓展农业外部增收渠道,通过提升产业、转产就业、集体经济、资金扶持等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 完成五大任务 问:“十三五”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一系列举措的最核心目标就是要促进农民增收,使我市的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规划》订下的目标是,厦门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要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2: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协调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问:“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哪些主要任务? 答:围绕增收这一核心目标,主要有五大类任务需要完成。 一是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做精做优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5个方面,强化城市保障功能,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创新农业营销模式、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5个方面,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三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等6个方面,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四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通过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创业机制、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增收能力、强化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力度等4个方面,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和外部增收渠道,着力构建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通过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等6个方面,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回放】 我市农业农村经济 “十二五”亮点频现 农民人均收入 年均递增12.4% 2015年我市农村居民收入17558元,继续位居全省首位,“十二五”期间年均递增12.4%;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2.92:1下降到2015年2.43:1。 都市现代农业 发展格局确立 “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基本确立。种子种苗企业自主选育150个蔬菜新品种,有16个新品种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有3家省级重点种子企业;水产种苗平稳发展,2015年实现产值近4.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产值、品牌建设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实现产值362亿元,年平均增长12.3%;全市形成特色农业总面积8万多亩,蔬菜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镇有6个,千亩以上的专业村40多个,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7个;全市共有休闲农业项目130多个,年接待游客450多万人次,总收入4.5亿元。拥有全国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家、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16个。 小流域综合治理 取得初步成效 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旧村改造新村项目建设43个、老区山区重点村项目建设30个,建设“美丽乡村”项目161个,实施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自然村528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启动,集美许溪、海沧过芸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成效显著,试点溪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功能得到修复,绿道系统基本形成,沿线村庄有效整治,周边百姓更加富裕,初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目标。 公共服务水平 得到有效提升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245元,并且可以与最低生活保障叠加,各项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0元;实现低保城乡一体化,建立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5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