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周宁七步后洋的7000多亩林场绿的喜人,孕育着村民新一年的增收希望。这片“绿色银行”还藏着一段“山鸡飞上凤凰台”的生态故事,成为闽东人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1983年,年逾半百的黄振芳带领全家开垦荒山,带领全家开垦荒山50亩,贷款8万元造林,还在速生林中套种马铃薯、魔芋、茶叶等作物。开山创业难。“那时候几乎每年都下几场雪,山头经常封冻在冰雪之中。我们父子三人,每天都冒着严寒上山,扒雪堆、敲冰块、挖林穴。”黄振芳回忆说。
滴水穿石,绿满荒山。三年时间黄振芳和家人造林1207亩,成为周宁全县有名的“造林大王”。1989年,他被评为宁德唯一的全省造林大户。这也引起了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的关注。习近平曾三次到黄振芳的家庭林场调研,并在林场种下了三棵树,在《弱鸟如何先飞》一文中,他提到:“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
1989年2月23日上午,黄振芳和其他7位农民代表一起,被请到宁德地区行署会议室,坐上主席台,为地直机关副科长以上干部作改革十年的形势报告。“山鸡飞上凤凰台”,农民给干部作形势报告,一时在宁德传为佳话。
在黄振芳的带领下,后洋村掀起了造林热,林地面积扩增到了7307亩,也开启后洋村民绿色发展的生态之路。近年来,该村深耕黄振芳家庭林场,打造出“林下经济”和“林下旅游”两大模式。镇村共同规划,因地制宜,将林场打造成集林业产业、生态养生、观光游憩等业态于一体的“林园综合体”,实现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机统一。
该村依托林场丰富的林业资源,引进福州绿丰宝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林下铁皮石斛35亩,带动了3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我们还利用铁皮石斛的集中花季,养蜂150箱,年产蜂蜜2000多斤,年收入可达15万元,实现了林下资源提升、产业增值。”村民黄传融说。
林下经济风生水起,林下旅游独具特色。已被评为福建省级森林村庄的后洋村,还利用森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该村先后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建旅游集散中心、修建沿溪水榭,采用3D立体墙绘对房屋进行立面改造,村子蝶变成青山环绕下的“七彩后洋”。为了将村和林场连接在一起,该村硬化了林场机耕道,铺设了林场观光健身步道,并新建展示厅、休憩亭、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林场旅游承载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村林融合变成了独具魅力、生态宜游的康养基地。
如今,愈来愈多人慕名前来感受后洋的腾飞蝶变,该村每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万余人。“自从村里发展了乡村游,游客越来越多。我也将自建新房进行简单装修,开起了民宿。”张汶铅说,民宿生意不错,经常供不应求。像张汶铅这样乐享乡村游“红利”的群众在后洋村不胜枚举,目前,村里已有十余户民宿、农家乐,村民们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发展没有止步,绿水青山变得更美,“绿色银行”也变得更富。眼下,该村福建三杉高山冷凉花卉研发种植项目里,工人们正抓紧时间搭建设施大棚。该项目是继周宁县引进延周百合和向山兰园之后的又一个花卉重点项目,规划面积200亩,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分三期建设,主要培育比利时杜鹃、多肉等花卉苗木产品。2020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智能温室大棚17亩,拟对组培楼进行装修并投入设备试生产,直接带动100多人就业。
今年的植树节,91岁的黄振芳也受邀来到植树现场,他望着满山坡奋力植树的年轻人激动地说:“造林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总书记的关心和鼓励给了我莫大的信心,让我坚持再坚持。现在山已经变绿,后辈们也是一代接着一代爱绿植绿护绿,我太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