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时近小暑,清流县嵩溪镇罗坡岗村热浪袭人。
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办公室里,理事长兰爱珍正认真地与前来调研的市县工商局工作人员沟通着标准化作坊建设中的经验与困难。
“这里一直没安空调,我们基本都忙着跑社员们的作坊,很少在办公室待着。”她边擦汗边抱歉地说。
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3月,由兰爱珍发起,如今已有成员116户,出资总额1941万元,帮助70多户贫困户脱贫,辐射带动全县1300个农户从事豆腐皮产业,5000多个农村劳动力在家乡就业创业。
一张豆腐皮,十余载合作路,打开了兰爱珍和百多名农户的致富之路。
“以后挣了钱,一定要先给爷爷买双鞋”
兰爱珍的豆腐皮事业源于1996年。“创业原因很简单,穷怕了想脱贫。”一头短发干练利落,兰爱珍快言快语。
“小时候的贫困,记忆犹新。”她说,家里是地道的农民,当年入不敷出,主食大多是地瓜丝,几乎没闻过肉味。父母重视教育,让5个孩子都上学读书,每年四处借学费,作物一收成就卖了还钱,放假期间孩子们得帮人看鸭子挣点补贴。
爷爷奶奶来家做客,身为大姐,兰爱珍总被委以盛饭的“重任”:给爷爷奶奶打的是米饭,给其他人打的饭,底下是地瓜丝,只有表面盖上些米饭。
“上学时,有一次爷爷来学校看我,给我送吃的。”说起往事她眼含泪花,看着爷爷没有穿鞋子,她在日记里写下“以后挣了钱,一定要先给爷爷买双鞋”。
高中毕业后,兰爱珍进入一家乡镇企业,但企业经营不善,不久她就下岗了,只能回家放牛、做农活。她一边放牛,一边琢磨,思前想后,把目光盯上了嵩溪镇已有800多年发展历史的豆腐皮。
“很多人家逢年过节都会自制豆腐皮,我爷爷奶奶每年都会做。”她说,不能小打小闹,要做得好,卖出去。
于是,兰爱珍到当地有名的能人家中学习,暗暗记下制作豆腐皮的每个工序,逐渐总结出制作流程和制作的最佳比例、时间、温度等一套技艺。
1996年,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开起了自己的小作坊。“全家扣除吃到第二年的口粮,剩下的粮食全卖了,把所有钱凑起来一共2000元。”她说,全家的前途都压在自己身上。
用家中的几口大圆锅,兰爱珍不断琢磨、改进方法,用最好最纯的原料制作出豆腐皮,去镇上走街串巷叫卖。
“我设计了密封袋,让豆腐皮保持干燥;做了每袋两三把的试吃装送给客人品尝;到各个小卖店上门推销,给他们赊账试吃、试卖;寄长途汽车运去福州等地销售……能试的办法都试了。”她说,“那几年,一天一走十几公里路,脚后跟磨出水泡血泡是常事,脚趾都走到变形。”
终于有商家被她的诚恳打动,试卖之下客人反馈不错,商家同意留下产品代销。一年下来,有了几千元收入,“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安慰”。
就这样,她的豆腐皮一步一步打开了销路。4年艰辛,靠客户口耳相传、慢慢累积,豆腐皮终于给她带来了第一桶金,全家人生活总算有了着落。
“一个人单打独斗,走不了多远”
走过艰辛的创业初期,兰爱珍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行动。
兰爱珍把挣到的钱投入了产品升级研发。“创业果实得来不易,我们唯一的倚仗就是产品质量。”她说,一定要把自己觉得最好吃、品质最好的产品交出去。
2002年开始,她放弃传统圆锅,先是设计了第一代长2米、宽1米的方形铸铁大锅;把烧柴火改为蒸汽加热,减少飞灰问题;后来又把锅改为锅炉蒸汽平台式锈钢夹层长锅,2个劳动力一天可生产豆腐皮约60公斤,效率是以往的8倍……而且更加安全、卫生、高质、高产。
在政府支持下,她与省农科院合作改良技术,探索标准化现代生产方式,合作研究出恒温、裹浆等技术,对湿度、温度进行精准控制,让产品的香甜度、光泽度、保存时长等参数更加稳定。
优质的豆腐皮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兰爱珍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清流豆腐皮大多是个体分散经营、品牌不一,常常遇到互相压价的问题。由于规模不大、产量不高,一些大订单也无法承接。
“一个人单打独斗,走不了多远。”做大做强豆腐皮产业,创办合作社的念头在兰爱珍的脑海中浮现。
2009年,兰爱珍牵头把附近5个豆腐皮作坊“元老”组织起来,成立了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鑫珍”牌商标。
“这些‘元老’都曾是我的老师,现在我反过来把自己研究实践过的一整套技术标准分享给他们,包括原料配比、浓度、温度、关键控制点等。”她介绍说,生产中,合作社持续对设备、烤房改进优化,产品越做越精,“鑫珍”豆腐皮逐渐成为远近闻名、顾客认可的品牌;她每年参加各类农产品对接活动,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千方百计把“鑫珍”牌豆腐皮宣传、销售的路子开拓得更广。
清流县有许多人出国工作,对家乡的豆腐皮念念不忘,有商家希望出口“鑫珍”豆腐皮。“一开始我心里也没底,这种农特产品能通过检测吗?”她说,没想到一检测,“鑫珍”牌豆腐皮符合绿色、零添加的要求,完全达到出口标准,成功出口欧洲。
近年来,“鑫珍”豆腐皮名声越来越大,顺利入驻沃尔玛、新华都等大型超市;逐步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福州等大中城市设立27个销售点;产品还出口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2014年,合作社探索电商销售模式,建立豆腐皮产品销售电商平台。清流豆腐皮这一古老的民间美食越走越远,成为清流县的特色产业。
“尝过贫困的滋味,更知同行的可贵”
2012年,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被评选为省级示范社和全国示范社。
“一路过来,我尝过贫困的滋味,更知同行的可贵。”兰爱珍记得合作社成立的初心,社员分摊风险,也分享品牌效益,带动更多人致富,把产业做得更好。
10多年来,合作社每年都吸纳10多户新进社员,其中不少是贫困乡亲。为保证品质与效益,在运营中,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指导、质量标准、品牌和产品销售“五统一”服务;在质监部门的指导下,控制监督生产标准,为社员升级标准化作坊;统一使用“清流豆腐皮”地理保护产品标志,使用“鑫珍”牌商标,分级分类包装,按品级定价。
清流县农村经营指导站站长陈水根介绍说,每批新社员,兰爱珍都亲自培训生产理念、关键技术,帮助设计厂房,平均每年培训社员600多人次;生产中有任何问题都会前往帮助解决;合作社还与县农业部门对接,建立“桂夏豆2号”高产优质黄豆品种种植示范基地5600多亩,联系优质黄豆种子给农户种植。
在嵩溪镇青山村下山24号,农民李建生新盖的四层小楼旁,就是自家的豆腐皮作坊。下午,烤箱仍在运转,他的妻子郑冬香在清洗锅炉。“2018年冬天在政府支持下建起的作坊,去年一年挣了8万元。”李建生告诉,他家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两个孩子需要妻子照顾,老父亲瘫痪需要母亲照顾,主要劳动力只有自己一人,以前外出做水电工,收入不稳定。2018年,他加入合作社,在政府补贴和合作社支持下,经过大半年的作坊建设、培训学习,在2018年底作坊投产。
“有问题,随时问兰总,她都会来指导。做好的豆腐皮不用担心销售,合作社会按等级收购。”他说,去年他家“脱贫摘帽”,今年上半年已经挣了5万元。
在合作社社员中,有70多位像李建生这样的贫困户。为帮助他们,部分合作社大户社员成立了豆腐皮加工互助基金,由合作社担保,每个贫困户给予12万元以内额度的免抵押、免担保、免利息滚动式的帮扶借款,用于建设加工厂房或添置设备,合作社累计发放互助资金310万多元,帮助78个农村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10多年来,合作社通过合作经营、抱团发展,豆腐皮年产销量从成立初期的170多吨增加到1300多吨,2019年销售额超过3500万元,平均每户成员仅豆腐皮单项纯收入就达9.2万元。
“这些年最有成就感的,是看到贫困社员‘脱贫摘帽’,看到我的社员们从土坯房搬进了新房,从生活没有着落到成为‘生产状元’……”兰爱珍说。
最近,兰爱珍不停往返于合作社和嵩溪镇豆腐皮产业集中生产孵化基地。基地坐落在青山村,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4个厂房已经竣工验收,厂房共有8条生产线,已经开始试生产,合作社的核心区正逐步搬往这里。
“清流豆腐皮加工业正走向规模化、工厂化和产业化,合作社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兰爱珍目光中透着一股坚毅。
清流全县豆腐皮生产新型经营主体5家,加工户遍布全县13个乡镇,形成了以嵩溪镇为核心,以林畲、温郊、余朋、田源、灵地等乡镇为主的豆腐皮加工产业带,建立了豆腐皮加工产业为主的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豆腐皮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成为清流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2019年,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成功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兰爱珍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入选2019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 阮锡桂 陈旻 方炜杭/文 林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