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阳光,传统种养、现代光伏、休闲观光,融合这些产业要素,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在漳浦赤土乡,全省最大的农业光伏综合开发项目给出了答案——
八月金浦,流青溢翠。在赤土乡浯源村的花林树海间,占地2000亩、装机80MW容量的农光互补电站蔚为壮观。
2015年10月,中国电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携手福建绿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漳浦赤土乡建设全省最大的农业光伏综合开发项目。电站是项目的三大板块之一,发电全额上网,由国家电网统一调配。
整个项目还包括农业生产、休闲观光两大板块。“现代农业+光伏发电+休闲观光”三位一体综合开发、新老产业融合,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思路,正逐渐显现出看得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漳浦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215小时,日照充足,适合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农业光伏综合开发项目正是立足这一“天然优势”,以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为前提,建设大棚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棚顶铺设光伏组件进行太阳能发电,再利用立体空间,发展都市田园、趣味采摘,实现“一地三用”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休闲”有效结合。
“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三个板块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4亿元。其中,光伏发电年可纳税近2000万元,可节约标煤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二氧化硫690吨;农业生产解决600个劳动力就业,提供给企业深加工,还可解决劳动力1600人。”漳浦中电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建伟告诉笔者。
自2016年4月20日实现投产发电以来,项目发电方阵陆续投用,已累计发电量约1200kWh。
“棚顶发电、棚下种植”。但农业光伏不是传统农业与光伏电站的简单叠加,而是新能源与新农业的互融互通。
笔者在项目现场发现,光伏农业大棚的高度达到3米以上,比普通蔬菜大棚整整高出1米。“这样,一方面太阳能光伏系统可利用农地直接低成本发电;另一方面,不会影响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光源。”福建绿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亮说,“大棚内,也可以实现2到4层栽培,并利用所发电能完善通风、照明、补充光照等设施,发展高效立体农业。一亩大棚,相当于三四亩地的产值。”
另外,项目通过土地流转,也实现“规模效应”。现场劳作的农民陈阿姨告诉笔者,她家10多亩山地,以前年收入只有两万元左右。现在,她成了光伏农业项目的产业工人,每年土地流转收入和工资收入加一起,有四万余元。“以后,这儿旅游开发了,自己还想和家人一起承办农家乐。”
“我们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推动进步,在企业壮大的同时,致力提供绿色清洁能源、绿色安全农产品,提供养生养老休闲场所,提供科普教育、文旅娱乐观光之地。”周建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