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海燕-中国福建三农网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 | 余海燕
2021-02-03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中国福建三农网福州2月3日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介第四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的通知》,福建省共有5人入选。其中,就有来自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余海燕。

图片1.png

余海燕,女,生于1983年5月,大专学历,担任第十一、十二届福建省青联常委和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常委。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团中央、农业部,2017年);“全国优秀农民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

雏燕破壳,饱经风霜

1983年5月,一个杜鹃花开的日子,闽东三县交界的一个山村----古田县鹤塘镇程际村的一户余姓农家,一名女孩呱呱降生,其父给她取了个充满期待的名字“海燕”。在她刚睁眼看世界的月子里,余父被诊患有严重的胆结石,这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病,在当时犹如晴天霹雳砸在那个贫困农家,让人手足无措。家徒四壁没钱就医,襁褓中粉嫩的小生命嗷嗷待哺,父母妻子需要赡养,余父无暇悲叹,按照土医生开出的土方子治疗,几个月后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父爱如山啊!

随后几年,家中陆续增添了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生活更加艰难了。海燕就读初二时,余父旧病复发。作为长女,辍学、回家、务农,海燕别无选择。与母亲一起四处筹钱,送父亲到莆田九五医院切除了胆结石,农田重活暂时干不了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耕地种菜、采茶制茶,寒来暑往,日晒雨淋,无怨无悔地坚持着。繁重的劳作,困苦的境况,消耗着她年少的体力,也磨练了她顽强拼搏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羽翼未丰,磨砺成才

余家有女初长成。村干部看着海燕一路成长,勤快麻利,善良实心,是棵好苗子。就让她到村委会做卫生、打杂,每月50元。她十分珍惜这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不嫌脏,不怕累,早早晚晚,干得甚欢。当年底,村“两委”一致同意“提拔”她当出纳,月工资涨到100元。

此后,因她不遗余力为民服务且工作表现出色,先后被提任为计生小组长、妇女主任、村委(2003年7月)和村支委(2005年9月入党,2006年11月起任)。村级工作历练,拓宽了她的视野,也锻炼了她的组织才干,更增强了她日后回馈乡亲的意愿。

2006年余海燕自费考上省委党校函授班,经3年苦读如期毕业、取得了大专文凭。

图片2.png

▲余海燕和她的茶山

助父创业,独闯市场

2001年底,余父创办家庭作坊式茶叶初制厂,凭着辛苦劳作和诚实经营,略有盈余。然而,2008年遭逢金融危机,家中茶叶严重滞销,收不抵支,危及生计。她看着家中堆积如山的茶叶和日趋消瘦的父亲,心疼不已,决定独闯市场,为父排忧解难。于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她,只身挑着两大袋茶叶毅然决然地走出乡村,到县城、到省城,沿街挨家挨户去推销。这种原始的上门推销方式,既辛苦又效微。可她坚持不懈,坚信自家好茶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那与生俱来的善良诚实、乖巧伶俐和吃苦耐劳的性格,渐渐博得客户的信任和喜爱。销量慢慢地打开了,并有了回头客。尤其是在一次偶遇中,有幸结识了一位武夷山茶商,与之达成“梅占”茶青240元/公斤(高出市价近10倍)且长期收购的“天价”协议,从此茶叶生意迈上了发展快车道。在她带领下,周边农户产出的茶青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几元钱,涨到现在的80多元,仅此一项,就为村民带来了数百万元的增收。

图片3.png

▲余海燕向村民讲解茶叶种植技术

海燕展翅,搏击长空

2012年8月,她创建了“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新建了年产10多吨、通过SC认证的茶叶清洁化初制加工厂1座,以及占地近10亩的茶栽菇房5座、茶豆菌基地30余亩,注册了“闽之艳”茶叶、食用菌等系列商标7个,建立了茶、菌企业标准及线上线下一体运作的销售网络,形成了茶叶、茶栽(茶有机副产物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香菇、灵芝等)、茶菌豆等优质高效生产、加工、研发及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她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之路。2013年起,与省农科院多个团队开展技术合作,大幅提高了发展质量和生产效益。其中,为了解决茶有机副产物量大、大都废弃污染环境,茶园高质量发展缺乏质优价廉有机肥,以及食用菌生产原料短缺、难以为继等问题,开展的“茶菌”融合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在茶栽(茶枝、茶渣等茶有机副产物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香菇、灵芝等)高效栽培、茶菌渣返园(茶园、大豆田等)替代化肥配施等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形成了一批关键技术及模式(茶-菌-肥-茶等)。该项目(茶-食用菌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先后获得了第二届中国(福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战组第一名(2017年)、第四届“创青春”福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现代农业成长组第四名(2017年)和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福建省选拔赛主体赛创业组三等奖(2018年),架起了茶业与菌业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桥梁,有力促进了茶、菌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单此一项,就可促进食用菌增产提质、降本增效20%以上,降低耗材30%以上,减少茶园化肥用量10%。

图片4.png

▲宁德市关工委副主任张尊镇、副秘书长林良营参观基地

她重提质增效、品牌拓市之策。在做足了内强品质的功课之后,她开始选送“闽之艳”茶叶参加市级、省级品比,成功捧回一个个奖杯后,“闽之艳”红茶向全国性茶叶赛事发起冲锋,一路棘过关斩将,连夺四项桂冠:2017年,获得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18年,获第五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和中国茶叶博览会全国红绿茶斗茶大赛红茶类“茶王奖”;2019年,获第十三届中国西安茶业国际博览会特别金奖。

昔日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闽之艳”茶叶,从闽东边远的山村起步,在一次次的高手角逐中不断胜出,赫然挤身“全国名优茶”之列,惊艳了业内同行和全国的消费者。她所创办的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2015年、2017年先后被宁德市、福建省评为“巾帼示范基地”,2017年“林文镜大地之子实施基地”,2018年“福建省农科院科技示范基地”;2020年“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全省仅15家,其中农业3家,茶叶唯此1家)。并作为福建省农林大学、福建工程技术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宁德师范学院等高校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

各级政府部门对她的艰苦创业和实业扶贫所付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先后多次受到省级、部级的表彰:2017年,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授予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等三方机构授予全省首届“大地之子”称号;2019年被宋庆龄基金会评为“全国乡村致富带头人”,福建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2020年,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农业农村部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评为“第四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图片5.png

▲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结业证书

守护初心,报效桑梓

她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优先吸收贫困户村民入社,带动其就业、发家致富,每年带给社员数万元的收入。2015年始连年参加县、镇计生协会“幸福工程贫困母亲扶助”行动,每年结对帮扶14位贫困母亲,保证每人务工年收入6000元、年底再分红650元;2017年开始“茶豆菌”融合栽培新模式试验、示范及精准扶贫,成功帮扶村民12户、50人成功脱贫;2018年开始助残7人,每人补助460元/月。同年在县农业农村局和省农科院专家帮助下,创办了田间农民学校,先后举办茶、菌培训班4期,培训社员、村民等还自愿为湖北省、云南省、安徽省等大学生村官分享多年来励志创业故事达200多人次,得到高度好评。

创新发展就业过程中提高了乡民的茶菌生产技术水平。2020年疫情期间,她从省农科院引进50公斤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扶持三个贫困户种植75亩,并以10元/公斤(市场价5元/公斤)的高价签订了产品回收合同,秋季共收获大豆1万公斤,增加贫困户收入。3月她向福州吕岭敬老院、美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捐赠了100斤香菇干品,价值8000元。7月,她又出资4500元为37户贫困母亲投“康馨”保险,总保额达351万元,解决贫困母亲的后顾之忧。

【创业心得】

一要有创业的冲劲。山区农民大多还较落后贫穷。穷则思变,要有不安贫,勇于改变现状的念头、决心,才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创业的机会。

二要选准创业项目。这攸关创业成败。立足本地创业,与本地特色、资源相结合,降低成本,做出特色,形成比较优势。

三要创新。“茶菌”融合循环增值利用技术模式,就是科技创新的成果。四要有吃苦、坚韧和奉献精神。创业不易,困难和挫折要扛得住。创业成功了,要不忘初心,济困帮扶,带领村民致富。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