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中国未来5年至15年发展定下总路线图。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翻开这份沉甸甸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些与水利工作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共同指向一个鲜明主题——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水利如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多力量,成为代表委员关注与期待的焦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夯实水利基础,增进民生福祉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利相关的代表委员们建议提案也不约而同直指民生: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水利部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水安全保障基础,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国目前已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但对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等新老水问题仍然是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常委、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将目光聚焦在国家水网建设上:“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功能协同,集约高效、绿色智能,调控有序、安全可靠’的国家水网,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构建国家水网,实现江河湖库之间的互连互通,统筹调配水资源以保证我国水资源供给安全。”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说,针对防洪方面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构建安全可靠、人水和谐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包括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供水灌溉工程和防洪减灾工程等。建设国家水网,补齐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短板,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是未来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李和跃聚焦农民眼中的“命根子”,建议强化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他说:“应加大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投资,同时科学制定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推动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协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钮新强,长期关注着引江补汉这一重大引调水工程。“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可将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由原来的95亿立方米增加至117亿立方米,显著提升中线一期工程的供水保障能力。”
钮新强建议加快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在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效益的同时,有效解决中线受水区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和汉江流域用水矛盾突出问题。
“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水源工程建设,抓紧完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方便水干净水幸福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副省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接受时说,江西将全力做好供水安全文章,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提升洪涝干旱防御工程标准、建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等,代表委员们带来了关于防汛安全的“实招”。
“工程是基础,江苏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近几年,保持每年500多亿元的全社会水利投入,基本建成防洪、挡潮、除涝工程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道出了2020年江苏取得防汛抗洪斗争全面胜利的关键。江苏还将通过预防预备协同化、查险抢险专业化、调度指挥智慧化、保障支持精细化、队伍建设系统化等,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以增强防洪保安能力为根本,通过加快水利防洪设施建设、加强河流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智慧水利探索试点等,建立‘智能可靠、亲水安全’的防洪体系,坚决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说。
3月1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部署“十四五”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风险防控底线。水安全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必将迎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全面提升。
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强化水利担当,建设美丽中国
3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长江保护法明确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有力推动长江流域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长江保护法为长江大保护立下了‘总规矩’‘硬规矩’,用法律破解制约长江保护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有效提高了长江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许方盛深有感触。
长江保护法为推动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注入了强大动能。如何进一步推动黄河保护与治理,也成为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民盟中央提出,应从流域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角度寻求突破点,加强协同配合,破解黄河保护与治理多头管理、分散治理的难题。建议完善国家立法层面顶层设计,创新沿黄地区协同配合管理机制,建立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保护机制,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及建设黄河流域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从大江大河到湖泊溪流,从法治保障到机制完善,从系统治理到节水增效……围绕水利如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以‘水资源工程’重新定位大型水电工程,以全流域安全、水资源和生态需求作为工程的主要目标功能,保护河湖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周建军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院长沈志强说,建议国家层面建立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巩固生态补水效果,促进生态修复和盐碱地改良。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北省委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建议,加快升级水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进一步宣传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的理念,把生物指标纳入“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的治理目标,加强科技支撑,发展水生态修复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中冶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程寒飞建议,探索在水资源配额内建立阶梯式水资源税,以经济杠杆促进更高效节水;将生态调水纳入水资源限额的管控体系,根据生态需水量确定生态调水限额值,在限额内实现调水、退水“平衡”和缴纳水资源税。
河湖长制是推进我国河湖生态治理的重要抓手,对于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至关重要。
在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省水利厅厅长霍卫平看来,落实河湖长制,要重点用好县乡基层河长的力量,贯通省市县乡村地方党政领导责任链条,发挥县级总河长牵头抓总、统筹谋划、督促落实的作用,压紧压实乡村两级属地管理责任,凝聚县级水务、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合力,构建全县“一盘棋”的河湖管护机制。
“把河湖长制工作任务具体化、标准化,要制定市县两级阶段性目标任务,让各项工作落地;还要建立完善检查考核、奖励惩罚等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河湖长制制度设计。”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郭亨孝对如是说。
让制度建设为绿色发展铺设快速路,让绿色发展展现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这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系统谋划改革创新
——提升治理能力,服务重大战略
2017年首次签订的引黄入冀供水协议,是雄安新区成立以来第一份支持新区建设的跨省合作协议。今年年初,水利部牵头组织5家单位完成引黄入冀供水协议续签工作,继续为雄安新区建设和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这是水利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全力为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坚强支撑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水利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支撑,如何在推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中展现更大的作为?
“要从全局角度突破行政区划藩篱,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水生态治理修复,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水安全支撑。”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原副部长胡四一建议。
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打破了行政区划限制,这也要求水利部门系统谋划、改革创新,强化水利支撑,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
“京津冀区域水资源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建议加快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各项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全面开工,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用水刚性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周潮洪,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出谋划策。
“建议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已经构建的集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土保持于一体的综合监测站网基础上,统一规划,建设长江流域信息共享系统,实现监测数据及管理执法信息的共享。”全国政协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仲志余建议打破行业间信息孤岛壁垒,共同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要加大对川渝地区长征渠引水工程等流域性工程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郭亨孝代表建议。
“十四五”期间是推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时期,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是代表委员的殷切期盼,更是水利部门的职责使命。
任重道远,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当前,水利部党组正在开展“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在与中央决策部署政治对标、思路对标和任务对标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规划,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水利工作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