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特色产业叩开强村富民之门
2021-05-11   作者:龚键荣   来源:闽东日报

来到穆云畲族乡科后村。当日天气晴好,站在山头远眺,一排排猕猴桃支架错落分布在青山之间,果农们在藤蔓下忙着剪枝绑枝、锄草施肥,一派农忙景象。

2019年11月,科后村引进优质猕猴桃品种,目前种植规模达到105亩。科后村村主任雷奶祥说:“猕猴桃基地今年进入挂果期,在宁德、福安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正在规划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为未来增产增收打好基础。”

离开猕猴桃基地,沿着新建的机耕路继续行车不多时,105亩茶叶种植基地和100亩柑橘基地相继映入眼帘。一年多来,科后村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增加村财收入,利用闲置土地建成3个百亩种植基地,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归,让乡村产业发展有了后劲。

科后村是畲族村,也是第五轮省、市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宁德市产业薄弱村,缺乏特色产业、缺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留在村里既没前途又没‘钱途’,这几年青壮年基本都到外面谋生,各家各户的田地渐渐都荒芜了。”科后村村民兰玉仁说。

改变产业薄弱村的贫困面貌并非一夕之功,找出穷根、因村施策才能事半功倍。3年来,市委主要领导挂钩科后村,多次来到这里为乡村振兴工作出谋划策,实地指导推动产业、基础设施项目落实,激发全村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

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火车头”作用。科后村党支部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紧扣全市“8+1”产业部署,按照“五化”要求,充分发挥由乡里发起的“产业党建联盟”帮带作用,逐一破解“地、人、资金、项目”等产业薄弱环节问题。

科后村山地资源丰富,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不仅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还能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为了盘活闲置土地和抛荒地,村集体向农户集中流转土地320多亩,引进经济效益更好的高优茶叶、猕猴桃、柑橘品种,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农业种植基地。

产业可持续发展,村强民富才有希望。为了规范农业基地的经营管理,科后村采取“村委+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委牵头以村集体资金入股,占股50%;合作社以技术和管理入股,占股30%;农户以土地入股,占股20%,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多方受益。如此一来,资金、技术难题迎刃而解,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在外能人也有了施展才华空间。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一个都不能少。茶叶是科后村覆盖面最广的增收产业,去年村集体免费发放优良品种茶苗45万株,改造低产茶园60多亩,惠及全村茶农。

脱贫户雷爱国种植了3亩茶,通过品种改良,茶青卖出好价格,再加上种植水蜜桃、芙蓉李,农闲时到福安市区打工,家庭年收入达到4万元。他说:“现在我们夫妻俩努力发展产业,两个孩子在外安心读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科后村距离福安市区较近,却因地处山区、路窄弯多,一直处于较为闭塞的状态。由于道路难行,外地客商不愿进来收购,导致科后村的茶青、水蜜桃价格比周边村低了不少,影响农民增收。去年以来,随着福穆线至后舍自然村道路、农业扶贫开发机耕路、翁洋村至兰头自然村通村公路竣工投用,彻底改变落后交通面貌,为产业项目接连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科后村茶园将进入盛产期;2024年,猕猴桃、柑橘基地也将进入盛果期。雷奶祥算了一笔账,仅这3个农业产业项目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30多万元,以土地入股农户平均每年可增收1万元。为了更好地承托产业发展,科后村未雨绸缪,建设了综合运输服务站,未来将作为农产品集散地和交易市场。

责任编辑: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