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富集,历史积淀丰厚,文物古迹众多。若在灿若繁星的福州文化遗产中,推选一个最能代表福州的“形象大使”,非三坊七巷莫属!三坊七巷是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闽都文化的浓缩和精华。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古城千年未变的城市中轴线上,以南后街为中轴,东西平行排列着10条坊巷,西边自北向南分别为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东边自北向南有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坊中巷道相连,形成“坊中有巷、巷巷相通”的棋盘状格局。三坊七巷基本格局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坊巷格局在此已历经千年而不变。
严复故居、小黄楼、水榭戏台……穿行于三坊七巷,座座古厝不时映入人们的眼帘。福州古厝集团副总经理林胜说:“三坊七巷集中了众多福州古厝,现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建筑有159座,其中各级文保单位29处,并基本保留了原有的‘鱼骨状’街巷格局和空间形态特征,是中国传统坊巷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有‘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称。”
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旭、林觉民等都是从三坊七巷走出去的。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深有感触地赞叹:“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三坊七巷是中国红色文化与闽都文化相互滋养的一方土地,坊巷红色资源丰富。
仲夏时节,三坊七巷内的中共福州市委旧址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其中不少是专程来此参加由市委党史办和福州古厝集团联合推出的“古巷春晓 风展红旗”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课程。
活动中,广大党员在此追寻革命先辈足迹,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色宣讲员、党史领域专家宣讲,上主题党课……党员志愿者孔芬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希望通过我的志愿服务讲解,把坊巷的红色讲给更多人听,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曾多次在中共福州市委旧址为党员上党课的市委党校副教授王赣闽告诉:“三坊七巷红色资源丰富,除了中共福州市委旧址,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也在这里。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一批又一批爱国志士展现出的家国情怀,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保护利用,赓续闽都千年文脉
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考察调研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三坊七巷考察调研和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为契机,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近年来,福州按照“修旧如旧,保持总体坊巷格局、风格、风貌不变”的原则和“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步骤组织实施,全面保护修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三坊七巷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文化属性及经济价值,以文化展示、参观游览、公益服务、文化休闲以及众创空间等业态为主,引进民宿客栈、茶社、咖啡馆等业态,充实景区经营内容,突出闽都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打造活力街区。
闽剧、评话、剪纸……每逢节假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表演、体验活动总会在三坊七巷的古厝内与人们不见不散。市民林婷宣说:“传统文化活动让我们找到了儿时的记忆,让我们记得住乡愁,同时也坚定了文化自信。”
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三坊七巷各类历史建筑逐渐被开辟为福州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如叶氏故居化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二梅书屋变身福建民俗博物馆、蓝建枢故居成了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等,延续了历史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传承了闽都文化的血脉与精神,成为闽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