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子、新村道、新墙绘。每逢节假日,厦门翔安区黄厝村总是人头攒动,向村内望去,干净整洁的村道,明亮的墙面被各式各样生动有趣的墙体绘画点缀:有的画着打铁的场景,有的画着烧窑场景,还有的画着美食……一幅幅墙绘向游客们展示着黄厝村民“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黄厝村致力于挖掘当地的闲人、闲地、闲宅等“三闲”资源,让其发挥出贤人、贤士、贤才“三贤”作用,引入农创文旅项目,打造成文化品牌,不仅整合了闲置资源,促进农村效益增收,也打造出乡村新面貌的现代图景。
“闲宅”变“靓宅”
红砖古厝,出砖入石,一座古厝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段历史,承载着一个家族的窸窣起居和日月光华。和其它正在经历拆迁改造的村居不同,黄厝村并未抛弃这些老宅古厝,而是将这些闲宅资源集中起来,将它们打造成属于乡村的“文创IP”。其中,尤为令人瞩目的便是繁星基地。
繁星基地是由原本废弃的“黄厝小学”老校舍改造而成,现已成为“厦门城市党建学院实训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厝新阶人士创新服务基地”“黄厝文化产业园”“檀越书院”“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妇女微家”等综合性常态运行主体机构,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场所和平台。
三年来,繁星基地举办了500余场活动,在弘扬乡风文明的同时,也为各类公益性质组织和正能量社团提供平台。其中,举办党建宣传、艺术教育、安全培训、老人妇女、繁星公益等系列乡风文明主题活动近300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诗酒文化节,网上视频直播点击人数破百万。
“闲人”变“忙人”
随着乡村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产就业也是乡村振兴的一大主题。在这点上,黄厝村也探索出了有效的路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闲人”转行,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真正提升村民收入。
近年来,黄厝村通过集中收储闲置老宅,创新实施了“乡村振兴农创文旅村居小额工程项目实施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举措,择优吸引砖雕、漆画、陶艺等26家文创工作室入驻,打造文创产业园。以“繁星基地”为依托,引进新阶人士入驻,举办“鸿渐小学堂”“鹭岛之行”夏令营活动,带动“家庭旅馆”“家庭餐饮”发展,优先聘请村中待就业人群参与老宅修缮基建、园区管理家政保洁服务等工作,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以“窑文化”带动产业发展。黄厝辖区内“鸿岗窑”古遗址上建起了新窑,该窑作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师生、陶艺艺术家们的创作基地,目前已烧制200件左右作品,带动学生、艺术家入住黄厝,提高餐饮等消费约20万元。同时,连片的闽南古厝及各类艺术作品也为黄厝村吸引了大批游客,乡村旅游事业快速发展,餐饮店由原来的3家发展到17家,旅游服务业就业岗位激增。
“闲地”变“宝地”
黄厝村是内厝镇农业大村,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黄厝村充分挖掘村庄内闲置林地、田地、山地等,引导、鼓励村民流转闲置用地,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盘活荒废近40年的集体建设用地,引进良种和技术,培育优质农业品牌;引导多家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并整合资源成立大棚种植合作社;根据黄厝的气候,引进大棚树葡萄种植基地、花卉种植基地等产业,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大棚种植,增加村民租金、提供就业的机会。
此外,该村还积极推动项目孵化,目前已成功孵化厦门东丰里休闲农业、翔开鑫生态农场、厦门东兴农猪文化主题园、黄国庆家庭农场(香融花卉园)、香桂阁原生态休闲农业等5个产业项目。
“黄厝变得真漂亮!”这不仅是每个游客的赞许,也是每位黄厝村民衷心的自豪和满足。正如村民黄女士所言:“村里变干净了,我们看着开心。游客多了,我们也能赚到钱,乡村振兴真的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好日子”。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幅富美乡村的美好画卷,正在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黄厝村徐徐展开。(翔安区委乡村振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