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莆田今年1—6月份流域总来水6653.1万立方米,同比减少26.1%。在气候水文年景偏差的条件下,莆田城乡供水总体平稳,被誉为莆田人民“大水缸”的东圳水库除了保障日常生活供给,还有多余的水供给涵江、西天尾等地。
莆田“不渴”的背后,除了“库存”足,还有赖于近年来探索形成的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调度规程。“去年,根据水库的来水量,管理局启动枯水年限制供水方案,根据调度规程降低一些不必要的用水,全力保障城镇供水。”东圳水库管理局工程师张建新告诉,与东圳水库同时期开始修建的干渠道,下延8个渠道所,覆盖89公里灌区。从2008年开始,各渠道所相继开展渠道防渗工程建设以提升水源利用率,修复后的灌区渠道年可节约水源5800万吨。
滴水见真章。东圳水库建成61年来,水库的主要功能从最初的灌溉转变为灌溉、供水、防洪、工业生态用水等。近年来,东圳水库相继实施分层取水工程,根据水库水质分层情况综合调度水源,有效保障市民饮水安全;开展大坝渗漏观测工程,并对输水系统进行了除险加固,增加防洪库容约6000万立方米,大大提高了水库调洪能力,减轻了下游城区防洪压力,改善了水库的供水水质。同时,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厚植生态绿土,提升水源地水体涵养能力。
为建设更安全、更高效的用水枢纽,东圳水库还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水安全管理平台,优化水库调度,迎来了科技管水、科技护水的全新升级。
随着2018年11月莆田出台第一个地方性水源保护条例《莆田市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东圳水库“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法治”四道防线全面建立,“大坝安全、水质优良、生态优美”的目标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