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销售专业户李良才:柑甜柿美致富路
2021-11-26   作者:苏金茂 方芳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中国福建三农网永春11月6日讯  李良才,年逾六旬,微瘦,肤色略黝黑,但精神矍铄。谈起芦柑、柿子的栽培技术和销售经验,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从“门外汉”到“种植销售能人”,他付出了诸多艰辛和努力,成为了农村致富带头人,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绿色乡村梦,是深耕细作、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老一代中国农民的缩影。

图片1_副本.png

农业种植销售专业户李良才及其产品商标注册证

苦尽“柑”来硕果累累

李良才,1960年出生于福建永春,家有十口人,姐弟妹七个。小学毕业那年,其父不幸去世。念初中的他一边读书,一边兼任陶瓷厂出纳,赚取微薄工资以维持全家生计。高中毕业,他因政府解散陶器厂集体承包制而随之失业,当年即自己创办陶器厂,靠手工制坯、土法浇铸和肩挑叫卖瓷器养活一家人。

随着永春柑桔生产进入大发展阶段,蓬勃的绿色生机曾深深触动刚高中毕业的李良才,但他苦于缺乏资金只能望“柑”生叹。至1985年,已略有积蓄的李良才心田里又一次绿意翻滚,他下决心告别坛坛罐罐,开始承包村里的荒山开发种植芦柑。

经过多番考察,李良才发现大埔山湖内坑的山地远离尘嚣,海拔适宜,日照好,昼夜温差大,加上红壤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具有培育优质芦柑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他与雇请的几位工人一起披星戴月,开垦荒芜。饿了用自带干饭配山泉水充饥,累了躺在山坡上就地养一会儿神后继续劳动。尽管手磨破了皮,结了厚厚的茧,他仍咬紧牙关、紧握锄头坚持刨土挖坑,终于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含辛茹苦地种下了3000多株优质芦柑苗。

缺乏资金的李良才一度陷入困顿。恰逢永春县政府积极争取到世界银行三年贷款支持柑桔生产,李良才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从中贷了8万元,将50亩芦柑地迅速扩大到200亩。刚种植三年的芦柑虽然长势良好,丰收可期,但收效甚微,一时要还清10万元贷款和利息,他顿感压力山大。思虑再三,他毅然从当地工商银行分两笔贷款计18万元,既还清了世界银行贷款本息,又留有8万元可用于发展芦柑事业。

“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柑桔素来被称为水果家族中的“娇小姐”,要管护好并非易事。于是,身背债务的李良才下定决心刻苦自学柑桔种植管理技术理论,不仅到国营柑桔场拜师学艺,还骑着摩托车奔跑30多公里,前后10次以上赶赴“福建九九科技文化园”参加培训,学到了柑桔、枇杷等水果种、养、管实用技术知识。培训之余,他认真阅读科技文化园里的藏书,写下了厚厚的一大本笔记。培训期间,他还曾向时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的苏昌培先生汇报过开发山地承包经营永春芦柑相关情况,苏昌培先生勉励他:要努力成为知识型农民,不仅自己要致富,还要为农村科技兴农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精心呵护下,200亩芦柑地开始投产,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由于品质特别优良,深受市场青睐,价格也水涨船高。至1995年,李良才还清了工商行贷款本息20多万元,还有盈余。在致富的背后,他看到了芦柑种植效益远不如经销商在采收后一个多月获得的大时,他又萌生了“自家的芦柑自己卖”的念头。

图片2.png

永春芦柑

随着永春县连续举办四届芦柑节,通过芦柑引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逐渐打响了永春芦柑的名声,身价倍增,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并出口国外。1994年度,永春县芦柑出口达90%以上,实现产值上亿元。

作为芦柑节的“常客”,李良才深感产销两旺的大好日子来临了。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内和东南亚各国永春芦柑销售市场信息,凭借着敏锐的眼光、过硬的品质和诚信经商,从1995年至2015年,他的芦柑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不仅热销国内,还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一向精打细算的他还创办了芦柑包装厂,节约了成本,又提升了销售竞争力,增加了利润收入。他还以自己的名字“李良才”三个字注册商标,于2018年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图片4.png

永春芦柑装箱出售

黄龙病肆虐芦柑园的年头,令广大果农们头疼不已。而李良才的芦柑园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由于远离尘嚣,树林形成了天然隔离带,他的芦柑依然保持了蓬勃的生机和原生的品质。1989年以来在全国全省芦柑评比中永春芦柑获得四连冠,被国家确认为优质名牌产品。

图片3.png

“李良才”品牌芦柑长势良好

甜蜜“柿”业助农增收

2015年底,李良才从事农业销售的儿子李镇源从深圳回家过春节,告诉他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已有一种太秋甜柿亮相,这种柿子从树上摘下就能吃,甚至连皮都可不削。言者无心,听着有意。李良才心想,以往刚摘下的柿子都是涩的,如果自己能种出摘下就能吃的甜柿,那是多么美妙的事,可以想象其前景有多大。

2016年初春,李良才通过多方打听,获悉福建省农业专家已指导永安西洋种植户引进太秋甜柿种植成功。李良才想方设法通过永安的亲戚了解到该种植户黄伟,并长途驱车登门拜访。经过一番恳求,他购得两株已投产的柿树,移植到永春试种。李良才虚心向黄伟请教太秋甜柿种植管理经验,结合查找相关书籍,用心喷水施肥,细心呵护两株“宝贝”。终于成活一株,结果6粒,尝后清甜爽口,直呼好吃。李良才深入分析了另一株不成活的原因,原来太秋甜柿属于直根系,因水分过于充足导致难于成活。

有了试种一株成功的经验,他便想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加上儿子对国内太秋甜柿销售前景十分看好,李良才发展太秋甜柿的信心更足了。

2017年,李良才充分利用其租赁在东平镇东山村因黄龙病死亡的柑园,将其开垦为柿园。当年冬季种植太秋甜柿苗100亩5000株,次年又扩种了60亩3000株。在管好其它芦柑园的同时,李良才把主要精力放在太秋甜柿的管理上。他通过申请政府补助,建设了微喷灌工程,实行自动化喷灌,荣获了永春县综合治水资金高效节水项目。

经过4年的精心管理培育,2020年柿树挂果1万粒。他种植的太秋甜柿因果形端正、肉质脆嫩、清甜多汁,单果重达半斤左右,糖度达到了18%-23%,在永春脱颖而出,中秋节前上市,成为市场“新宠”。亲朋好友品尝后纷纷叫好,一名水果专家对其赞不绝口,称其具有苹果的脆性、梨的水分、哈蜜瓜的甜味。太秋甜柿通过同样从事农业的儿媳妇林晶晶的销售渠道投入市场后,一斤卖出了15元的好价格。

图片6_副本.png

太秋甜柿

李良才从儿子儿媳口中得知,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的甜柿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国内高端消费城市对甜柿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甜柿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端水果中的新贵。于是,他将刚收获的太秋甜柿送给县、镇及相关部门领导品尝。除了分享劳动成果外,还有另一层深意,他盼望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顺“柿”而为,让永春因黄龙病而抛荒的柑园恢复蓬勃生机,推动壮大永春甜蜜“柿”业,带动更多的果农增收。

一人致富带全村。早在2018年,李良才就联合60名社员创办了永春建兴生态农业合作社,带领大家发展水果种植共同致富。为了带动更多农户乘“柿”而上,搭坐致富的早班车,李良才通过合作的方式带动桃城桃东社区种植太秋甜柿50亩,他还计划在今明两年带动周边社区、村民扩种至200亩,逐步发展壮大太秋甜柿种植业。

在村民眼中,这位农业专家还十分乐于帮助他人解决技术难题。永春县锦斗镇长坑村果农李锦文当年种植50亩芦柑,长势良好,头几年只开花不结果。李良才分析其原因是营养过剩,指导李锦文采取强枝扭伤控制水分及适度疏花蔬果的技术处理,次年芦柑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颜如坚在安溪县福田乡承包经营300亩芦柑园,同样碰到了只开花不结果的难题,也是在李良才的指导下做了技术处理,次年就喜获丰收……

无论是种柑,还是种柿,李良才的水果发展之路走得十分艰辛,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心知肚明。36年来他一直奔忙于路上,为永春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创业艰难,但也快乐。感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引和支持,感激妻子的同甘共苦,也感谢儿子儿媳提供智慧信息。”这是李良才最常说的一句话。(苏金茂 方芳)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