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介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的通知》,福建省共有5人入选。其中,就有来自福建其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汤海泩。
在2021年首届漳州经济论坛上,来自漳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团市委,漳州银行业、行业商会(协会),以及高校学者、中小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令人瞩目。在这次论坛上,有一位90后的青年食品人作了题为“如何做食品加工——落地框架的经验和观察”的发言,受到了现场领导、专家及行业精英的高度认可。
漳州经济论坛创业者说现场
这位青年食品人便是90后党员汤海泩。
汤海泩,现任福建其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食品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青年投身食品加工,他日拱一卒,善谋发展,所负责的企业食品加工经营向上,显著带动了地区农产品流通、民众收入增加,为地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成为青年农村创业创新优秀榜样,由此先后被授予了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海峡两岸工业设计金奖、漳州市五四青年奖章与福建省食品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等诸多荣誉,他的事迹得到了中国食品报、闽南日报等媒体报道。
启航——26岁的黑龙江省食品投资项目经理
26岁的人生阶段,不少同龄人可能刚刚起步,汤海泩却跨出了一大步。
2016年3月,汤海泩前往中俄边陲的虎林市,负责绿色食品加工项目与水稻种植农业项目。刚到地方就有质疑,“这么大的项目、这么大的集团,怎么就派一个毛头小子过来”,面对陌生与困难,汤海泩从与农场里的农户同吃同住干起,在实践和摸索一轮度的种植基地上,从水稻选种、基地建设、机械投入逐步打造出千亩示范田样板,联通了其上下游企业团购和定制的业务模式,迈开渠道、打出品牌、卖成高价,还代销了周边农户的东北大米及杂粮往福建、深圳、广东等市场。最终,凭借着26岁干事创业的热心与沉浸,一年后他的进步和成绩,俨然成了当地人口中的“水稻专家”,同时启动了绿色食品加工项目建设,计划把当地天然的山野菜和食用菌加工成好产品,并解决物流问题,销往更广阔的南方市场。这当中融入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大学生选择到食品工厂,在普通人眼里,一个农村娃,好不容易挣脱了土地,没有选择到厦门、深圳等大城市的写字楼工作,似乎不太值当。来自漳州市云霄县农民家庭的汤海泩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入职成为一名工厂普通办事员,刚开始是在办公室内整理人力行政事务,后到车间中跟踪生产技术改造,再到省外担任投资项目经理。他深知,在工作上,想要什么就得靠自己努力。通过经理指导、班组沟通及自身大量阅读、观察与动手实践,他养成了食品生产环境里求实按序的工作习惯。而在当时,漳州食品到省外投资建设是少见的,可以回味经营和管理黑龙江省食品项目过程中的复杂和曲折,也给予了有志青年成长的舞台,这样的工作经历使得汤海泩迅速成熟起来。
讲述企业产品融合创新情况
追梦——建设年产10万吨的百亩食品项目
2018年1月,汤海泩回到漳州市参与组建福建其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食品产业园,一期项目总投资1.7亿元,当年成为福建省漳州高新区新投资达产的规模企业。
新工厂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过去的两年里遭遇原材料价格上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及衍生出来的诸多阻碍。面对困难,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企业做到了保障生产不停,更加强规范生产体系,生产线先后获评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等。通过走满了周边各村菜市场发宣传单、喊喇叭等现场招聘,及登上漳州电视台“直播招聘”的组合拳,终于换来了新工厂生产和人员的平稳运行、供应连续且产品质好,由此打开了市场局面。企业所产的香肠、肉丸产品进驻永辉、快乐番薯、朴朴等30多个销售平台,畅销全国10多个省份。
建设百亩年产10万吨的方便食品生产项目
2021年4月,二期项目紧接着开工建设,占地面积50.4亩,计划总投资3亿元,总建筑面积5.13万平方米,是一期项目两倍多的规模。项目建成后产能全部释放,年预计产值11亿元,就业岗位达1000人,将进一步带动当地食品加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使命——从加工创新不断折腾出新成就
被授予的“中国食品质量管控卓越奖”印证了企业的加工能力达到行业的领先水平,但汤海泩知道这个成绩是靠所有人敢拼敢做、努力勤奋赚得的。在他看来,这种位置并不稳固,大家生产模式都差不多,没有新的创新,发展的不确定性很大。这种担忧在日常生产中也有了苗头,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
对于未来发展,汤海泩认为产业链融合能持续为企业及产品赋能。因此,他一手抓住与国内外食品龙头企业如正大食品、新希望集团等,与之达成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另一手牵头企业与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合作。有一支由高校教授、博士和企业专职技术员组成的队伍,通过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使得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工厂试投产,快速转化为规模生产。该团队看到漳州优质的食用菌农业资源,把它融合到企业的香肠加工中,推出了行业首创产品“杏鲍菇香肠”,这款产品不仅成了直播电商的爆品,也新晋成为漳州旅游好礼。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其中的创新项目被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等多部门授予第七届“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福建省首届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奖。
杏鲍菇香肠获评海峡两岸工业设计金奖
初心——从农村生活来再到农村振兴去
最令汤海泩骄傲的一件事是,2019年地区结对的贫困户到企业上班,由原来在村子里打零工转变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工厂包吃包住,有了更稳定、更好的待遇。就在2021年的春节,他家拆掉小瓦房建成大平房,还邀请大家吃卤面。其亮食品的发展给地区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变化,还凝聚了人气,改变了风气。由于土地流转,以前外出打工的村里人都回来了。“来这里工作,实现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挺好!”问及附近村民,津津乐道项目发展的甜头。
说到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汤海泩认为,公司高速发展,员工不仅收入水涨船高,在能力上也快速提升。“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我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也增强了自信。”
谈及自身干事创业,汤海泩坦言,不只是媒体报道上的激情万丈、春风得意,更多是在压力、焦虑、抑郁、苦闷中艰难挣扎。“父母的背弯成一张弓,蓄一生的力量,要把我射到城市里。”这是小学语文课里的一番话,他一直记在心里。他说自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改变命运有着极度的渴望。如今他31岁还很年轻,更是心境上的焕然一新。他以到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厦门大学等再求学,保持感知时代的敏锐;他以参加经济论坛、大学课堂进行交流,鼓励大学生到制造业、农村振兴中来寻找更加辽阔的远方;他以公司或个人名义多次组织开展金秋助学、民政慈善等公益活动,发扬社会正能量。
参加金秋助学活动
“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带动更多人就业,自己的企业产品及自身能把农村老家变成景区,让人更有幸福感,还想在家乡投资医院和学校。”这是汤海泩的人生理想。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不论是勤奋读书考上大学,还是在两千多公里外的水稻种植基地,再到今天食品产业园的一步步壮大,从农村生活来再到农村振兴去,这便是汤海泩最质朴的初心。(漳州市农业农村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