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福州新增东西河、流花溪等内河旅游航线,加上原有的晋安河、白马河等线路,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更丰富的选择。浮舟碧水之上,尽赏生态美景,内河游“上新”得益于福州水生态环境持续提升改善向好。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3月来闽考察时,殷切嘱托福州“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福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去年以来,以“推动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建设美好山水城市”为切入口,创新完善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通过“河长日”等创新举措集聚治水合力,重拳出击“散乱污”净化源头,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增添绿色动力。
从福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1年,福州河湖水系水质改善明显,全市主要流域、小流域国省考断面首次全面消除V类及以下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近岸海域国控点位优良比例为93.8%,这些主要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探索新机制,为治水聚合力
象屿河、张村河……走进长乐区猴屿乡,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猴屿片区内有7条河,均连通闽江。”长乐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7条河流共有57个入河排放口,每一个排放口都安上了“身份证”——入河排放口公示牌,注明了编号、类型、监督电话等信息。在公示牌的带动下,目前,全乡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
福州紧紧抓住入河这一牛鼻子,在全省率先试点出台《入河排放口整治技术导则》,建立入河排放口“查、测、溯、治、管”技术体系,开展全流域入河排放口排查整治,精准治理污染。目前,该模式已被省生态环境厅在全省推广。
登上鼓山眺望福州城,大江奔流,内河蜿蜒,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去年以来,以“建设美好山水城市”为目标,福州将城区内河水系治理经验应用到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等大江大河的治理提升中,积极探索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
福州市委市政府与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签订治水“责任状”,各级党政“一把手”在每月的“河长日”带头巡河,一线研究部署推动水系治理工作。同时,制定“一县一清单”,以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倒逼县(市)区属地责任落实。
基层创新,迸发治水新活力。在永泰县,整合县特色小镇、生态建设中心、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中心等单位职责,试点成立全市首个县级生态环境中心,先后开展了大樟溪流域清凉溪、温泉溪水质不稳定问题专项督查,重点摸排、整治水产养殖场37家,有效提升了流域水质。
“氨氮是水体中最主要的耗氧污染物,该水域现在氨氮数值为0.187mg/L,处于正常范围。”近日,在位于闽江干流闽侯段的原厝水质自动监测站看到,21项指标处于自动化监测状态,每4个小时更新一次,同步上传到福州市生态云平台。
“这是数字赋能、智慧监管的新探索。”福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在全省率先探索特色环境监测站建设,全市已建成24个,依托监测数据全面掌控流域水质动态变化,实现全链条防治水污染。”
整治“散乱污”,让源头更澄净
水中有污染,源头在岸上。福州从源头入手,围绕大江大河、城区内河、小流域、饮用水源地等重点流域敏感区域,大力开展散乱污企业(场所)整治。
近年来,位于闽江之畔的仓山区花海公园,成为市民游客赏花观景的好去处。前段时间,花海公园里却冒出了游泳基地、龙舟房等违法建筑,乱排乱倒现象对花海公园和闽江生态都造成了伤害。“快速行动,坚决拆除!”日前,仓山区盖山镇会同区城管局现场执法,拆除了违法建筑,杜绝了污染隐患,并将拆除后的地块交由闽江公园管理处进行整治提升,更好地守护闽江环境。
动真碰硬,重拳出击——2021年,在为期半年的散乱污企业(场所)专项整治中,福州全市共排查发现3266家散乱污企业(场所),经过分类整治,关停取缔1674家、整合搬迁105家、升级改造1487家,整治完成率100%,促进了水环境指标全面提升,群众对此类事件的信访数量大幅下降。
为进一步探索散乱污企业(场所)长效管理机制,福州开展“斩乱去污”攻坚行动。“这是散乱污企业(场所)专项整治的2.0升级版。”福州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通过120天攻坚,全市第二轮排查发现1407家散乱污企业(场所),其中关停取缔1001家、整合搬迁9家、升级改造397家。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和电力部门探索建立“电力+云平台”的长效监管模式,通过对用电行为等建模分析,准确研判疑似“散乱污”企业(场所),实现动态监测、常态治理。
以整治“散乱污”为代表,福州组织开展“清流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对城区内河、大江大河、小流域、饮用水源地等开展日常巡查,严厉打击涉水环境违法行为,向水环境问题全面“亮剑”。
从去年5月至今,出动2801人次,检查全市水系周边1461家次生产经营性企业(场所),督促属地针对280个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整改,下达整改通知书34份,立案31起,查封扣押3起,限产停产2起,行政拘留2起,配合政府取缔19家,处罚金额达320.5万元。截至目前,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2544件信访件全部实现办结销号,其中涉及水环境问题均得到全面整改,水生态功能不断恢复。
提升水环境,向群众送福利
越来越美的闽江干流福州段,2021年入围全国“美丽河湖”优秀候选案例。在位于闽江西岸的闽侯县侯官村,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还新建了五水公园和江边休闲步道等设施,让群众能近距离感受闽江之美。
侯官村的美丽探索,是福州以水生态环境治理为抓手,实现“让山水城市更好造福于民”目标的缩影。“我们依托清澈的河湖、内河等水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山水特色,做好精品景观带提升,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文盛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向群众送来更多生态福利。”福州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
百川东到海——福州启动“碧海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实现从江河到海湾的延伸。去年5月,福州在全省率先实施湾(滩)长制,全面建立市、县、乡三级湾(滩)长体系,推动组建“海上环卫”专业队伍,大力开展海漂垃圾治理和入海排口整治,实现工业企业类排口、重点污染源企业排口、规模化以上水产养殖主体尾水100%达标排放,打造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福州样板”。福州滨海新城岸段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经过治理,海漂垃圾减少了,海更蓝、水更清,钱赚得更多了!”连江县黄岐镇大建村党支部书记郑尚杰感慨地说,“以前这里是海漂垃圾重灾区,连渔船都难行,更别说吸引游客了。现在打响了‘休闲渔村’的名头,吃上了‘旅游饭’,渔民人均年收入达30余万元!”
目前,福州全市已建成“绿盈乡村”1846个,其中中高级版“绿盈乡村”519个,高级版“绿盈乡村”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同时,永泰县、鼓楼区分别入选第一批、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永泰县列入省生态环境厅向生态环境部推荐评选的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随着一城碧水流淌,有福之州的生态福利源源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