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福建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我省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有利于支撑健康福建建设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日,“时光里的福建”将带你感受福建人的健康获得感。
妇幼健康服务提升 为我省医疗服务体系补短板
2021年10月14日早上7:15,福建省妇产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五四北院区)迎来了开诊后出生的第一个宝宝。这名小名为“茅台”的男宝宝体重2965g,哭声嘹亮,肤色红润,出生过程非常顺利。从他的妈妈到达医院,到他发出第一啼哭、爸爸亲手为他剪下脐带,仅一个多小时。福建省妇产医院打造以茉莉花文化为主题的人文院区,该院试运行后,小“茅台”是第一个在这里诞生的宝宝,因此,医护人员亲昵地喊小“茅台”为“茉莉宝宝”。
福建省妇产医院“茉莉产房”让准妈妈们体验了“家庭式分娩”。过去,准妈妈从待产到分娩,要在病房、待产室、分娩室之间来回穿梭,一道门把家人隔在外面,新妈妈难免恐惧、紧张。如今,家庭式产房,待产、分娩和产后监护都在同一房间进行。资深助产士全程陪伴,指导呼吸减痛法、音乐放松法,实施自由体位及水中待产等,让准妈妈可以在安静、独立的私密房间里更放松地完成分娩,同时准爸爸可亲手剪脐带,一同感受新生儿出生的喜悦。
福建省妇产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五四北院区)是福建省第一个省级公立妇产专科医院,坐落于福州市晋安区五四北坂中路。医院设置床位800张,先期开放300张。福建省妇产医院是省卫生健康领域民生补短板重大项目,列入“十三五”期间省属重点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百个“重中之重”项目及省政府立项挂牌办理事项。该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以妇科肿瘤诊治中心、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妇科内分泌、妇科微无创诊疗、高级生命支持、母胎医学为专科重点特色,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区域妇产医学中心。诊室更宽敞、床位更多、设备更高端、管理更智能、交通更便捷,有效填补福建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
“三孩”政策的落地,对我省妇幼健康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解到,《福建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通过加强全省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我省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妇幼健康服务。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整合优化县域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通过开展“云上妇幼”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在县域内打造涵盖婚前、孕前、孕产期、产后和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妇女更年期等妇幼健康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组织具备助产技术服务资质和开展儿科、儿童保健服务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开展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落实职责任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省共筛选50所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试点。
互联网技术赋能 偏远基层患者享便利
去年年底,在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病房内,挂职任该院副院长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朱庆棠教授,为远在三明市大田县的患者进行着“云查房”——通过两地的远程智能设备,朱庆棠在县医院医生的支持下,访视了一名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在“云查房”的一周前到大田县巡诊时,朱庆棠为该患者进行了跟腱修复手术。此次“云查房”,他详细了解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通过高清音视频系统查看了伤口,提出了康复锻炼意见,并解答了患者的问题。
提起第一次在三明开展“云查房”的经历,朱庆棠为算了2笔账:一笔是时效帐,专家从三明市第一医院到大田县总医院进行床边查房,往返需要5小时;同样时间,通过“云查房”手段可以为20名患者查房。另一笔是经济账,患者奔波两地的车费、挂号费、餐费等,一天就需要400元左右;看似简单的“云查房”,可以为每位患者节省400元。按照一位专家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查房5名患者计算,一天就能为40名患者总计省去16000元以上。
作为医改的排头兵,三明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与中山一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通过互联网数字技术赋能,产生“级联放大效应”,让本地更多医生和患者共享合作成果,对医生和医疗机构、患者和患者家属,都是莫大的福音。
了解到,日前,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制定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补位作用提升全市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三明市将通过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帮助12 家总医院加强院间协作,联合中山一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组建数字化专科联盟,促进科室建设,实现“横向到边”;用数字化平台协助各总医院(含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从家庭医生服务、慢病管理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多方面实现医疗服务标准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实现“纵向到底”。
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水平进一步提升
疾控体系能力直接反映出社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推进省、市、县(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福州、三明等一批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并依托省疾控中心福建省预防医学研究院,加强我省人兽共患病和重大传染病、健康相关因素、食品安全三个研究中心建设。
在此过程中,福建省、市、县(区)疾控中心基本检测项目将分别不少于800项、500项和200项。同时,通过省疾控中心建设国家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基地、设区市疾控中心建立现场流行病学实训平台,加强疫情形势研判、传播规律研究、流行病学溯源等能力培训。
我省还将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到2025年,将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人数控制在6万人以下,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45.2/10万以下。此外,强化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促进,提升地方病监测和防治能力,实现了监测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