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手艺又酷又很潮
2022-03-21   作者:徐园园   来源:闽北日报

谢宏星制作竹编空间站

宏星竹编工艺美术馆内的竹编工艺品

竹编技艺(武夷山)

三千多年前,武夷山是古越族的生活栖息地,当时人们的生产活动以渔猎、砍伐、耕、竹编,辅以牧养和手工劳动以维持生计。南宋时,武夷山乡民用竹子编制牙旗灯、水纹灯、龙门灯、龙鱼灯,清末民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武夷山吴屯乡成立了竹编合作社,1978年改革开放,成立了吴屯竹编工艺厂,产品远销欧美等国。 武夷竹编有一百余种编织手法。采用一年生毛竹,一般经破篾、刮削、磨光、编织等工序而成。在编织过程中,经穿、插、削、锁、钉、扎、套和平编、斜纹、四角孔等技法,编出图案花色变化多样,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各种纹饰。

武夷山竹编大多以箩、筐、篮、席、箱、箕畚等生产生活实用器为主。尔后,逐渐出现元宵花灯、龙灯和走马灯之类娱乐竹编。近代以来,武夷竹编艺人不断探索,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展创意竹编研究,将古老竹编艺术融入现代元素,创造了“无规则”技法,编织出各种吉祥动物、二维码等现代产品,达到10亿次不重复。

武夷竹编历史渊源长,工艺难度大,对老百姓生产生活、士大夫清修守节以及武夷山人的品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2年1月,竹编技艺(武夷山)被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维码、口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空间站和红船也为我们熟知,但竹编的二维码、口罩、空间站和红船你见过吗?14日,在武夷山景区宋街宏星竹编工艺美术馆,见到了80后竹编技艺非遗传承人谢宏星。他正用一双“巧手”,将这些“时代信息”用竹编的形式展现给四方游客。

传统——守正创新

谢宏星很喜欢自得其乐的生活。在竹编工艺美术馆,他专心搞他的创作,享受安静的慢生活,如果有游客喜欢他的作品,他就觉得特别自豪。

谢宏星从小就喜欢动手给自己制作一些竹制玩具。中专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他又学习了竹刻艺术,后拜中国竹编工艺大师陈云华为师学习竹编技艺。凭借扎实的美术功底与名师的悉心指导,谢宏星不仅掌握了竹编工艺的精髓,还独立研究发明了彩色竹编平面工艺画。

用12种竹子,近20种编制手法,耗时46天创作完成的竹编空间站是谢宏星近期最满意的作品。2021年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这让谢宏星备受鼓舞,他决定亲手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竹编空间站,记录下这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这个空间站的每个部件都可以拆卸组装的,其中最有难度的是空间站上的国旗,它全部用竹丝来编制,光是编织五角星就花了将近6个小时。”谢宏星坦言制作竹编空间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如今,和谢宏星一起学竹编技艺的300多名师兄弟全部转了行,只有他依然在竹编手艺人的道路上奋勇向前。“竹编手艺人不赚钱,但每次完成一件作品时的那种满足感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谢宏星说,因为热爱所以他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传播——与时俱进

最让谢宏星自豪的,还是他做的竹编受到了大家的喜欢。

长1.8米的平衡竹蜻蜓、竹编手镯、竹编“暖手宝”…… 最近,谢宏星也搭上了“时尚班车”,在短视频平台上“晒”出自己的绝活:一双手和几个简单的刀具,眨眼的工夫,竹子变成竹篾,竹篾变成竹丝,从备料制丝到编织都是纯手工操作。

网友们纷纷用“巧夺天工”“心灵手巧”等词点赞谢宏星的好功夫,还不断感慨,说看谢宏星的视频,让他们回忆起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回忆起小时候爷爷给自己做竹编的场景。

竹编技艺是门老手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谢宏星将竹编工艺的实用性与艺术价值结合,打破原有廉价的竹编产品,创作出有更高价值的文创产品。

谢宏星根据现代人的习惯,制作了二维码、手机壳、手提包、首饰等竹编新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竹编老手艺要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推陈出新,用年轻人的思维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他说。

这竹编二维码真能扫出信息吗?游客拿起手机,对准竹编二维码一扫,“滴”声过后,页面迅即跳出武夷山旅游信息。“先要在电脑上生成一个二维码,然后用本色篾条与染色黑篾条进行无规则编织。”谢宏星表示武夷山是竹的故乡,本地所产生竹柔韧强、易分层,是制作竹编平面工艺画的上等之材,竹编二维码相比纸质的更耐用、环保,还具观赏性。

前段时间,谢宏星还用竹子制做了一只长16米,重达500多公斤的凤凰,栩栩如生的造型吸引众多网友点赞关注,单件作品浏览量达65万。如今,这件作品以5万元的价格销售出去了,成为一家酒吧的“吉祥物”。

“一根竹子的价格20元左右,经过纯手工打造,价值上升至5万元,这就是非遗‘潮’起来‘活’在当下的魅力。”谢宏星自豪地表示。

传承——未来可期

“我在平常的创作中也会遇到技术难题,但却找不到可以讨教或切磋的同行。”谢宏星希望有越来越多人能重视这项传统手艺,也希望有年轻人来学这项非遗技艺。

谢宏星介绍,武夷山的竹编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吴屯乡还有竹编加工厂,其制作的果篮、花瓶、电风扇叶片等出口至日韩等国家。如今,这些工厂早已倒闭,只有一些乡村老手艺人还会编制一些家用簸箕、箩筐、竹篮等生活用品,像他这样将竹子编成工艺品的,并不多见。

“做手艺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面对竹编工艺传承出现的严重断代现象,谢宏星认为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静下心来认真学这些东西。如果有人愿意学,他愿意免费教学,但时至今日,他没收到一个徒弟。

“没有人主动来找我学,那我就主动走出去教他们。”2018年,谢宏星受聘为武夷学院闽北民间美术课程外聘教师,每周到武夷学院给大学生上竹编工艺课,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作。“武夷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通过给他们上课,我就有机会把竹编工艺传播出去了。”他希望这些大学生能广泛宣传竹编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竹编工艺这项“非遗”文化。

时下短视频热潮不退,这成为谢宏星传播竹编工艺的新“阵地”。 为了让网友看到竹编制作的全过程,他上网找教程学习自媒体运营。“短视频最重要的是前5秒,一定要在前5秒就抓住网友的眼球……”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竹编工艺,谢宏星不遗余力。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