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洛滨村的陈大爷都会散步至江滨堤岸,依偎在老榕树下,或赏美景,或话家常。“看到这老厝,感觉老时光、老味道又回来了。”他说,洛滨村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100平方米江滨堤岸大榕树休闲点
“穿衣戴帽”的老房子、宽敞干净的沥青路、长势正盛的黄秋葵、色彩分明的孝廉文化墙……从环境脏、乱、差的“后进村”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洛滨村的一草一木都写满了它的蝶变故事。几年来,洛滨村立足村情实际,通过外治村容村貌,内修文明乡风,有效推动了移风易俗,改善了村庄环境,夯实了乡村治理基础。
“比之前瞎种的要好得多咯。”在洛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亩三分地,大多以养殖生猪、种植食用菌或一些收益较低的蔬菜为主。因长时间无序种养,村庄环境污染严重。
为此,村党总支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拆除食用菌简易种植大棚,关闭村内养殖场,引导村民养殖上山,建设规范养殖场。同时,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南分院引进经济效益高、观赏性强的作物黄秋葵,邀请专家入村指导,为村民免费提供高优种苗与有机肥。如今,村民已改种黄秋葵200多亩,每亩纯收入达2万元。此外,洛滨村党总支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打造了“湿地漫游”“长春花海”“桃花潭水”等休闲节点,投资120万元建成约600平方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配套建设停车场、小公园,让村庄成为真正宜居宜业的美丽休闲场所。
志愿者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主干道移风易俗主题彩绘
除了产业转型和村容村貌治理,洛滨村还在移风易俗上下足功夫。过去,村里红白喜事攀比风气盛行,常有村民因此入不敷出,甚至连购置肥料的费用都没剩下。后来,村里结合实际,重新规范村规民约,张贴布置于村内各主要场所和路口,组织村民学习、熟知村规民约内容;建立乡风文明劝导队,开展文明劝导与入户宣传,倡导红白事简办,深化移风易俗。如今,光是制止村民宴席铺张浪费一项,每年每户村民至少节约支出5000元。
据了解,洛滨村里有一处墓道碑,是明朝奉政大夫郑和为其母所立,他的孝心和廉政故事影响了无数的洛滨子孙。为此,洛滨村将“洛水之滨、饮水思源”孝廉文化作为村庄文化定位,深入挖掘郑和的家风家训、孝廉典故,在郑氏宗祠前修建孝廉广场和“清莲池”,以传承清正廉洁、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陈氏祠堂广场景观提升
此外,洛滨村对陈氏宗祠进行改建,设立陈北溪纪念馆,弘扬陈淳文化,展示南宋理学家陈淳关于国政时务、民风民俗、廉政德政的论述建言,以及后人恪守祖训、遵循祖制,崇礼重德的淳朴家风世代传承事迹;开展二十四孝图入宗祠等活动,同时融入智慧党建项目,打造传统文化与党建引领融合的宣传教育基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农村传统阵地;通过村庄裸房整治,以水墨漫画、历史孝廉典故为内容绘制各种孝廉文化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地向村民宣传廉政知识与传统孝道文化,在全村掀起兴改旧俗、培育新风的热潮;将孝廉文化建设融入乡村小道、古老祠堂、休闲公园,打造孝廉文化景观带,开通乡村清风之旅,让村民接受良好家风教育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动力。
近年来,洛滨村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增强村民“幸福感”,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文明村”“漳州市富美乡村”“漳州市文明村”“漳州市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示范村”“龙文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漳州市龙文区委乡村振兴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