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新闻·福建三农网10月31日福州讯(白冰 闽海生) 往自然界放生一些鸟类、鱼类等生物,本是人们主动施救、平衡生态的一种环境保护方式。然而,放生却是有讲究的。缺乏相关放生知识和生态保护常识,随意放生,往往会导致不良后果。像巴西龟、雀鳝这种大型凶猛鱼类,“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全部通吃。”如若放到天然水域,会对当地水体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
围绕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宗教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宗教界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动》的通知以及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增殖放流宣传发动计划,10月29日,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指导,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主办,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团委联合承办的福建省水生生物科学放生(增殖放流)科普志愿者培训活动于福州西禅寺举行。当天,僧人、主导寺庙放生的义工、民众以及青年志愿者近300人参与学习。
在活动现场,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资环处处长刘友钦向宣传志愿者及佛教信徒们详细讲解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常识,并介绍了福建省常见的放生水生动物,以及严禁放生的外来水生动物。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资环处处长刘友钦向大家讲解科学放生知识
据介绍,科学放生讲究“十不”。不提倡个人盲目放生;不放生人工培育的观赏性或杂交水生生物;不放生外来物种;不放生凶猛的捕食性鱼类;不放生有病或有伤残的水生生物;不在饮用水水库、引水渠以及城市公园等水域放生;不在有污染的水域放生;不提倡异地长途放生;不要过度讲究放生仪式;不放生捕捞的天然水生生物。巴西龟、牛蛙、淡水白鲳等生物都是常见的国外外来水生动物,极易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它们是禁止放生的物种。
刘友钦建议,市民可选择福州本地的鲢鱼、草鱼、鲫鱼等放生。同时,他呼吁广大市民朋友,在放生时不要刻意追求数量及形式,而要对放生物种的习性、放生地的生态环境有基本的了解,如此才能确保放生生物与放生环境相协调,做到真正的“放生”而不是“杀生”。
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方垂弘给民众现场解惑
目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已培训40多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普宣传志愿者,今后各部门还将继续密切合作,以培训更多地增殖放流讲师,深入民间放生团体进行科普宣讲活动。他们立志要将民间放生行为转变为科学规范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推动民间乱放生问题有效地解决,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福建先行先试经验。
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方垂弘表示,不科学的放生做法,既是对被放生动物不负责,也埋下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隐患;希望通过这样的宣讲活动,能够引导百姓科学放生,让社会公众了解入侵物种的危害后果,莫让民间放生变成破坏生态系统、社会和谐的杀手,避免民间放生成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