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规定不准大办丧事,能简则简……”听闻张家准备在村里办丧事,福州马尾亭江镇白眉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郑梦珍等人立即上门宣传、劝导,这让张家暂定的十几桌酒席,一下子降了一半,每桌餐标也减了500元。
在白眉村,红白理事会及移风易俗劝导队总是闻“风”而动,并建立了“事前引导报告、事中服务帮助、事后监督安抚”制度,促进红白喜事简办缓办,大刹攀比之风。
近年来,福州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全方位、立体化、接地气的宣传教育方式,让移风易俗在农村家喻户晓。
除了白眉村的“一会一队”,在福州,还有不少乡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融入其中,形成“全民参与、自我约束”的乡村新气象。
“首溪人,一家亲。订公约,共执行。孝父母,爱兄弟。睦乡邻,有情义……”这段朗朗上口的乡村版“三字经”,出自福清城头镇首溪村老教师陈宏芳及包村干部之手。
“就在‘三字经’出台前,这户村民办丧事请了10支乐队,那户便请15支。”村民吴章木说,村里有了“三字经”后,再搭配移风易俗劝导队时常上门劝导、宣传,大家都耳熟能详。“规章里写的,乐队得控制在3队以内,你看我现在记得可牢了。”
如何让移风易俗成为行动自觉?闽清梅城镇将移风易俗纳入积分制,推行“自治+积分”管理模式,以攒积分的成就感,“兑”出村民精气神;连江琯头镇东升村定期召开道德评议会,村民代表参照标准,推荐心目中的榜样,建起移风易俗“红榜”。
自从简办或不办红白喜事,越来越多的乡村将节约下来的钱款捐资做公益,为乡村振兴“添柴加火”。如长乐漳港街道蔡姓企业家就将节约下来的50万元捐给了村里的教育基金会,充盈乡村教育资源。一增一减间,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
“移风易俗真是好,‘移’掉了我们不少烦恼。”说起移风易俗、丧事简办,长乐区鹤上镇新览村村民陈兴熖高兴地说,“现在好了,再也不用为撑面子而发愁。”
随着福州大力推进“文明铸魂”工程,福州市农村地区的不良风俗得到有效遏制。福州市委乡村振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其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关键一环,能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接下来,福州市还将继续以“产业带动、美好家园、文明铸魂、网格治理、强基固本”五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