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福建省泉州市积极创新治水模式,在总结生态水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2017年启动清新流域建设。通过统筹项目资金,凝聚部门合力,开展系统治理,泉州市打造出各具特色、清新自然、富有野趣的流域环境生态样板。
强化流域治理、系统治理,是清新流域建设的突出特点。泉州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综合考虑周边自然生态各要素,综合运用生物和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经济问题,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宜业宜游的水生态连绵带。
清新流域建设以县级政府为规划责任主体、乡镇为建设主体,按照“统一规划、分项设计、分步实施、及时验收”的原则,采取流域河长整体统筹的方式,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国土、交通、住建等部门资源,融合截污减排、水土保持、造林绿化、宜居环境、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土地整理等方面,集中力量系统整治和修复流域内的重要水系、重点河段、敏感区域。
河湖长制平台是清新流域建设的关键。市河长办和市水利部门牵头,召集发改、财政、国土、规划、交通、住建、市政、农业、林业、生态环境、海洋与渔业、文旅等部门,建立清新流域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现场会、推进会、对接会,协调推进项目建设。清新流域建设整合涉水部门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变、责任不变、统筹集中、各计其功、成果共享”的原则,把各部门分散的资金整合起来,并引入社会资本,统筹使用,集中发力,实现了流域治理和交通建设相结合、流域治理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流域治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相结合、流域治理和林业发展相结合、流域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流域治理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六个结合”。同时遵循避免单打独斗、避免大拆大建、避免人工破坏、避免设计施工脱节、避免面子工程和避免监管脱节的“六个避免”原则。
围绕“污水不入河、垃圾不落地”的目标,清新流域建设在工程措施上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建设生态型护岸、防洪堤,解决河床过度硬化、沟渠化、平整化问题;通过引水、调水、闸坝生态调度等方式连通水系,改善水质,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在生态措施上,划定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通过核定下泄生态流量、补偿生态电价等方式引导小水电有序退出,恢复河道生态。
大盈溪以安平桥水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打造安平桥湿地公园,打造水文化展示廊道;寿溪以清理整治为切入点,明晰河流生态空间,开展生态清淤,打造生态保护廊道;老港溪以水源涵养为切入点,改善河流水质,修复河流生态,建设七星湿地公园,打造湿地涵养廊道;溪东溪以人水和谐为切入点,结合两岸农田,打造田园观光廊道……目前已建成26个清新流域样板工程,推动了乡村绿色经济蓬勃发展,为流域两岸居民收入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清新流域、生态两岸、富美乡村”的总体目标。
清新流域样板工程不仅使得泉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变得更加立体可感,而且形成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改善流域水质、提升绿化面积、改善周边环境,唤醒了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野趣,把沉睡的资源转化成发展的资本,给村民带来真金白银,成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带动全流域向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目标阔步迈进。
晋江市九十九溪
“四全四治”铺展田园画卷
晋江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紧扣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以水为脉,累计投入12亿元,坚持“全民合力治”“全域系统治”“全程有效治”“全智助力治”,推动九十九溪生态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了双溪内坑右汊段、田园风光区段等一批示范河段。
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组建一支由1名副市长担任流域河长,1个市直联系保障部门、8个工作专班和8个镇街组成的134人治水团队,河长坚持现场办公、靠前指挥,流域河长办发挥统筹抓总作用,志愿者、“民间河长”不定期巡河,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提升九十九溪流域水质。
启动长远规划系统治理模式,编制《晋江市九十九溪流域综合整治概念性规划》,明确以“都市浪潮前的城中央田园”为中心,以九十九溪干流为滨水生态廊道,众多九十九溪支流形成滨水景观生态带和亲水空间的“一心、一廊、多带、多节点”的总体治水目标,分期分批实施。
以项目治水为抓手,采取“清淤疏浚、河道整治、治污控污、截污纳管、景观绿化”等措施,整治水污染,畅通水循环,做优水环境,以全流域规划建设带动沿线美丽乡村和田园风光建设,绘就“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河湖治理新举措,提升治水管水能力。利用机器人溯源,开启无人机巡查,引入电子眼监管,借助云平台共治,实现全流域大保护、大治理。
惠安县黄塘溪
“河长制﹢产业融合”打造产业振兴廊道
黄塘溪是惠安县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汇聚财富源泉的河流。惠安县在保持溪流原有生态的基础上,采取河道清淤、固岸绿化、闸坝整修等措施,注重水利防洪、供水安全保障作用,采用“河长制﹢产业融合”“民间资本﹢政府导向投资”的模式,打造黄塘溪清新流域。
多年来,惠安县秉持“城市因水而生、依水而兴、以水而荣”的理念,坚持系统思维,以黄塘溪水生态为引领,握牢兴水“金钥匙”,推动乡村振兴。2021年,惠安县推动“山线”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黄塘溪沿线“田园风光﹢乡村振兴”项目,依托沿线绿水青山优势资源,挖掘乡村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生态红利,促进乡村产业振兴。2022年,持续推进黄塘溪黄塘段安全生态水系以及黄塘溪内山段、蓝田段的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黄塘溪清新流域建设做到了有自然弯曲的河岸线,有深潭、浅滩、泛滩、漫滩,有天然的砂石、水草、河心洲(岛),有长年流动的水且水质达到水功能区保护标准,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并具备生物多样性,有安全、生态的防洪设施,有野趣、乡愁,有划定岸线蓝线、落实河长制、推行河道管养制度等“八有”。
如今在黄塘溪畔,葵花休闲农业生态园、花田小镇、聚龙生态采摘园等项目落地生根、蓬勃发展。一幅秀美活力的乡村新图景逐渐展开,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廊道不断完善升级,释放生态效益,造福广大百姓。
台商投资区百崎湖
流域河长办推进协作治水
泉州市台商投资区遵循流域整体保护、局部建设的原则,统筹百崎湖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实施河滩地恢复、河床改良、农村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打造百崎湖清新流域。
台商投资区设立百崎湖流域河长制办公室,搭建流域协作治理平台,建立健全季度会商、信息交流、督办问责等工作制度,强化流域河长办工作职能,努力打造集河长调度、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宣传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流域跨区域协作平台。启动百崎湖流域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流域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为推进百崎湖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智慧决策支持。
采取改造水体、建设设施等方式,台商投资区建成了占地1069亩的海丝艺术公园,建设了占地4600多亩集生态性、可达性、亲民性、经济性于一体的百崎湖生态连绵带,提高了城市纳水能力和雨季蓄洪能力,减少了下游排洪压力。
2022年5月,台商投资区发布第1号总河湖长令,开展“安水、碧水、活水”三大行动,以百崎湖流域河长办为抓手,全面清退禁养区违规水产养殖,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打造水污染治理样板,大力实施活水项目,通过“一定二清三到位”(定专人,职责清、范围清,巡查保洁到位、问题督办到位、信息共享到位)筑牢了护水屏障。
德化县雷峰镇蕉溪
“三个三”让流域“清新富美”
德化县雷峰镇通过“落实三大保障、实施三大工程、创新三大模式”,打造“清新富美,润养蕉溪”的清新流域样板工程。
“三大保障”指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泉州市水利局党组、德化县水利局党支部、雷峰镇党委、各村党支部开展“四级联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障了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党务村务公开、议事协商等制度,把推动清新流域综合治理写入村规民约。整合各类涉农涉水资金,保障清新流域项目建设。
雷峰镇重点实施水质、防洪、美化“三大工程”,提升蕉溪两岸景观。实施蕉溪水环境综合整治水质提升工程、农业污染源整治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广渔稻养殖系统,蕉溪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建设防洪工程,开展流域两侧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建设村民休闲公园。完成蕉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和蕉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护岸、生态景观工程等。
雷峰镇创新监管、运营、发展“三大模式”,整体推进沿线村庄貌美民富。将落实清新流域日常监管纳入河长制重点督办督查事项,建立涉河问题台账,做到“溯源到点、溯责到人”。镇政府牵头成立公司,蕉溪流域涉及各村以资源入股,打造“春看樱花、夏观竹海、秋赏稻浪、冬泡温泉”乡村游精品线路,助力乡村振兴。主动出击,招商选资,建设陶瓷文化主题小镇以及潘祠百花园等旅游项目,带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