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2-12-16   来源:新华社

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社区、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保障?如何更好发挥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的作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摸清重点人群底数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要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及时提供咨询指导。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说,要摸清重点人群的底数并进行分类管理。他介绍,我国已于近日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以及肿瘤放化疗、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对高龄患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分类分级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发热门诊设置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的建设,是落实预检分诊、开展分级分类救治、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聂春雷介绍,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成发热诊室(门诊)1.94万个,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45%,此外,建设具有预检分诊功能的发热哨点2.2万个。

聂春雷介绍,一些地方的基层发热诊室(门诊)已经在发挥较好作用。比如,浙江省基层开设的发热诊室(门诊)已达1200多个,基本覆盖城乡基层,为患者就近看病就医提供了方便。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加快推进发热诊室(门诊)建设,力争到2023年3月底覆盖率提高到90%左右。聂春雷表示,这将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热患者的接诊能力。

发挥家庭医生作用

聂春雷表示,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国家不断调整优化完善防控政策。基层防疫工作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从过去的早发现、早隔离,重点防感染,向实施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救治转变。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更加突出。面对患者就医需求的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否很好地应对?

聂春雷说,要为基层提供必要的设备条件,特别是要将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配备到基层,切实增加基层人力。同时,要切实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推进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力争全覆盖,确保有需求时能够联系到家庭医生。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