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是个重要战略机遇。”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平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十几年来,他始终专注海洋产业,深切感受到自己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令兰平勇心情振奋的还有: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国将以主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与有关各方一道推动“一带一路”取得更丰硕的成果;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目前已经与270多家“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建立联系,2022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增长13.8%。
走向开放,福建先行先试,兰平勇正是那批拥抱大海的人。1994年,福州市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在沿海城市中最早发出“向海进军”的宣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我就是乘着这个东风,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了宏东渔业。”兰平勇说,在1999年,他与老乡合伙建造了2艘渔船,成为“新渔人”。
“走出去,其实是一道双向选择题。宏东为什么选择走向海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为什么选择我们,答案就是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兰平勇回忆说,2010年,他们决定在西非毛里塔尼亚建综合渔业基地,18个月后,一座占地面积9万平方公里的综合性渔业基地在毛里塔尼亚拔地而起。
一路走来,“一带一路”倡议给了兰平勇许多启示。
“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到海外投资创业,要守法经营、尊重当地风俗、回馈社会,维护中资企业和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兰平勇介绍,公司在毛里塔尼亚不但投资建设渔业基础设施,还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欢迎。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国家到省市,都相继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支持远洋渔业的发展,宏东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国家强大给了我们企业走出去的巨大信心!”谈到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兰平勇十分感慨。
多年来,兰平勇的目光从未离开过“一带一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出谋划策。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在梳理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基础上,建议将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作为国家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并建议出台金融政策支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
今年全国两会,兰平勇也带来了有关“一带一路”的建议。他认为,水产养殖业是新时期中国渔业“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要推动拓展渔业国际合作,鼓励水产养殖业“走出去”。
兰平勇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资源环境优越,但渔业发展相对落后、专业人才不足、管理及装备水平比较低下、土地和海域资源均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通过水产养殖业“走出去”,将有优势的种苗、饲料配方、绿色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养殖装备、人才等带到更多国家,既开拓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
“目前,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海外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在非洲、拉美以及中亚等地区尚缺乏系统规划。同时,境外养殖水产品无法享受国内的渔业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水产品回国面临较高税费成本,养殖户缺乏走出去的积极性。”兰平勇说。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水产养殖业的日益重视,企业在走出去开展国际渔业合作时,当地政府都希望企业能将养殖和远洋捕捞、加工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他建议,将海外养殖基地纳入补助范围,鼓励企业利用海外土地和海域资源进行水产养殖;参照国内渔业扶持措施,针对“走出去”的养殖企业采购国产养殖装备给予补助,并对运回的水产品进行税收减免或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