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很辛苦很不容易,也干得很成功很出彩。”4月11日,宁德召开全市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动员大会,会上的一句话对宁德数年来的“清海”之路给予肯定。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宁德市利用两年时间集中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改善、养殖升级、管理提升,同时做好海漂垃圾治理、互花米草治理等清海后半篇文章,其经验做法入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并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典型经验予以复制推广。打好综合治理“组合拳”,念好经济发展“山海经”,宁德闯出一条清海新路,为福建全省提供了经验。
三都澳海域。柳明格摄
传统的“泡沫浮球+木板”升级改造为环保型塑胶养殖设施。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定出台,重新划定禁养区、养殖区和限养区,明确“哪里可以养、养多少、怎么养”,推动禁养区养殖设施全部清退。2018年至2020年,宁德全市累计投入45.48亿元,清退及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贝藻类54.15万亩,三都澳无度无序养殖的状况大为改变,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让宁德的海迎来了新生。
通过种植红树植物等乡土树种,抑制互花米草“死灰复燃”。郑雨景摄
不仅如此,近两年,宁德还扎实推进海漂垃圾陆海统筹治理、互花米草综合治理等工作。今年1月14日,随着霞浦沙江最后一片互花米草被挖掘机翻起,宁德市75598亩的互花米草除治任务全面完成,比计划完成时间提前5个月。
深水抗风浪塑胶环保网箱。李民雄摄
三都澳白基湾大黄鱼收成季。谢书秋摄
宁德的海一年比一年干净,海洋经济也一年比一年兴盛。海上养殖业的养殖网箱从小改大、由大改深,同时,市委市政府引导海水养殖从内湾向深远海拓展,养殖的水产不仅产量变高、品质变好,经济效益也大大提升了。例如大黄鱼从小网箱改成深水大网箱养殖后,单口网箱产量提升了近40倍,2022年每斤收购价格提高了67%。
宁德打造了一批将渔业与交通、旅游休闲观光相结合的“网红打卡地”。郑培銮摄
海上田园综合体。谢书秋摄
宁德还依托清海形成的优美景观和良好生态环境,培育发展了一批海上田园渔旅融合项目。霞浦东海一号线、福安的宁海村、福鼎的渔井村、安仁村……利用近海生态环境整治的机遇,宁德涌现出一批将渔业与交通、旅游休闲观光相结合的“网红打卡地”。
蕉城象溪海域新气象。施卫东摄
海洋生态和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与时俱进完善、全面长久提升,宁德这篇关于“海”的文章还在持续书写。
此次召开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动员大会强调,退升改要做到“两个到位”:对照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强海上巡、天上看,确保“清到位”;聚焦木质踏板加塑胶浮球等类型渔排,积极引导群众加快自改,确保“改到位”。陆海统筹要做到“两个强化”:强化陆海协调联动,加强海漂垃圾污染源治理,建好管好岸上垃圾转运点,形成规范高效的陆海统筹一体化运作模式;强化配套能力建设,加大人员、设备等投入,完善海洋调查和常态巡查,打造一批示范渔村、示范滩涂、示范岸线、示范渔排。
与此同时,海上社区要做到“两个提升”:坚持“便于管理、便利群众”的原则,科学划分管理网格,提升海上社区网格覆盖面;坚持“小社区、大服务”,配齐服务工作队伍,提升海上社区服务功能。转产转业要做到“两个精准”:既要精准对接,详细掌握清退涉及的养殖户基本情况,明确“转去哪”;也要精准施策,定期上门帮扶,开展分类培训,拓展择业空间,确保“转得好”。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责任落实一贯到底、工作推进条块联动、督查考核严之又严,形成务实有效、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施工图”,不断凝聚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强大合力,持续擦亮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宁德模式”这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