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市区93个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大会战项目(第一批)加快推进、24条内沟河年底前完成清淤、八卦沟每日将获4.5万吨补水量……为持续改善中心市区水环境,泉州市中心市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及内沟河水质提升大会战已如火如荼展开。泉州市中心市区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及内沟河水质提升指挥部相关人士表示,将通过实施大会战,实现中心市区污水治理“双改善双提升”(内沟河、国省控断面水环境双改善,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双提升)的目标。
全面排查 不放过一处排放口和管网病害
随着城市范围扩展、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泉州市中心市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的短板愈加明显:一些污水管网存在错接、漏接、混接、断头管等病害,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海江河湖”现象屡禁不止,还有一些区域为污水管网空白区。只有将存在的问题全部排查出来,才能实现“系统治理、标本兼治”。按照中心市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及内沟河水质提升大会战安排,泉州市全面开展入江入河入海的生活污水排放口排查和污水管网排查。
按照“污水不入海、不入江、不入河、不入湖”要求,泉州市对中心市区内沟河(排洪沟)等70条水系170公里以及入海入江入湖排放口实施全面排查,并做好排放口水质检测、全面分类落图,标明具体位置、用途属性、水质情况等。根据排查和检测情况,各区将生成项目分类推进整治。
对中心市区污水管网的排查,相关负责单位围绕“全收集、全处理”和“前端、中端、末端”污水收集环节,全面摸清入户收集率、内沟河两侧排水管网分布、“一厂一策”处理能力、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等情况,查清错接、漏接、混接、断头管等病害问题,找出污水管网“空白区”,并将排查结果全部落到“一张图、一张网”,为接下来的系统性、分区分类整治打好坚实基础。
结合相关专项规划及上述污水管网排查发现的问题,今后泉州市每年将新建、改造排水管网不少于50公里。对已摸排出的1578公顷的中心市区污水管网“空白区”,各区将结合片区改造,用三年时间在2025年底前全面消除。
推进建设 清淤24条内沟河、生态补水八卦沟
在开展污水管网排查的同时,中心市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大会战的第一批项目抓紧推进中。
这些项目共93个,有泉州城建集团实施的省道307线潘山招贤社区污水管网缺陷修复、后埔片区之市政道路工程(港湾街、通海大道南段)项目污水管道新建等,有泉州水务集团负责的安吉路、宝洲街、城西路、东湖街、火炬街等一批道路的雨污分流改造、改建,以及东湖、东美、华丰、铭湖等老旧片区(三水两电)改造工程,还有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台商投资区、南安市丰州镇等地组织的道路排污管道工程建设、改造等,建设年限大多是2024年底前完成。
改善中心市区内沟河水质是此次大会战的重要工作之一。泉州市组建工作专班,组织实施内沟河清淤,今年重点对近两年未清淤和清淤后出现淤积返潮的市区24条内沟河开展清淤工作。争取8月底前,完成平原渠、田淮渠、玉田渠、八卦沟、霞洲引港等14条内沟河清淤,年底前完成其余10条内沟河清淤。内沟河水动力不足,是影响水质的因素之一。为促进内沟河水循环,泉州市健全水动力调节提升机制。今年内,将智能化改造晋江沿线水闸,科学开闸补水,最大限度利用潮汐资源,增强内沟河流动性,并实施生态补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回收利用。据悉,4月份泉州市将启动市区排洪沟B段对八卦沟的生态补水工程,8月份完成后,八卦沟每日可增4.5万吨补水量,水质将获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