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凤阳葡萄串起好生活
2023-09-25   作者:单志强   来源:福建日报

眼下,正是宁德市寿宁县凤阳镇富锌葡萄上市时节,凤阳镇大石村果农张信保和家人在葡萄架下忙着去除套袋,等待收购商上门采摘。“今年葡萄长势好,产量也高,已全部被订购,每斤收购价6.5元,每亩产值可达1.8万元。”张信保说,今年他种植6亩葡萄,可以增收10多万元。

凤阳镇是传统农业乡镇,土壤富含锌元素。早年,茶叶成为当地群众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今,这里成了闽东“高山晚熟富锌葡萄之乡”,全镇种植富锌葡萄面积达上万亩,光葡萄合作社就有38家,并辐射带动全县其他乡镇发展葡萄产业,年产值超过2亿元,成为寿宁继茶叶后,产业链最完整、农民受益最多、增收效果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又一农业主导产业。

种植设施化,施肥精准化

走进凤阳镇官田村的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只见葡萄大棚连绵成片,路旁的“万科作物中央厨房”格外醒目。当地葡萄种植带头人缪文钦指着厂房内硕大的银白色肥料储罐说:“这里储备了4罐液体肥,每罐5吨,一次可供500亩葡萄施用精准营养配餐式肥料。”

2011年,在外经商的缪文钦返回老家官田村盖起钢架大棚,种植巨峰晚熟葡萄,效益喜人。张信保等一些村民也动了心,跟着他在葡萄田里盖起钢架大棚。早年种的葡萄有了好收成,亩产值达1.5万元。

在大棚里种植的葡萄好管理、品质高,但每亩1.5万元的大棚建设费用还是让一些想参与种植的村民望而却步。凤阳镇因势利导,引导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探索实施种植优惠政策、提供大棚财政补助,全面推广葡萄避雨栽培和农业“五新”集成技术。

在政府支持下,缪文钦率先成立全县首家葡萄种植合作社,带动30多个农户种植大棚葡萄200多亩,朝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方向迈进。在缪文钦的示范带动下,凤阳镇迅速掀起葡萄种植热,各行政村均有村民返乡加入葡萄种植队伍。

2018年,缪文钦与众多果农发现,因多年种植葡萄,土壤出现酸化板结,葡萄根部上浮营养吸收慢,使得品质大不如前。经寿宁县农业农村局抽样检测,葡萄园的土壤pH值均在3左右波动,偏酸性,而葡萄种植的pH值在5.5至7为宜。为此,土壤修复改良成了重要课题。

2019年,当地引进“万科作物中央厨房”(精准配肥站)葡萄生产项目。该“中央厨房”占地3亩,有仓库、实验室、室外成品灌装区等,配置搅拌罐、发酵罐、肥料储罐、加肥机等。

“我们根据测土配方及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调配精准营养肥料。‘中央厨房’利用生物菌为原料,配备有机肥,定制化配制液体肥,从而对土壤健康和作物提质增效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缪文钦介绍。

“土壤和葡萄缺什么就补什么,缺多少就补多少。精准的‘营养餐’让我家的葡萄长势良好。施用液体肥后,酸性土壤得到改良,结出的葡萄果粉厚、果香味浓,抗病性强,省下不少人工成本,葡萄售价也比没施用‘营养餐’的每斤高出2元。”葡萄种植大户、官田村党支部书记缪雄说。

如今,经前期试验和推广,“中央厨房”的“营养配餐”可满足全镇3000亩葡萄使用。缪文钦告诉记者,他准备再引进制肥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力争能满足全县葡萄使用,推动葡萄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再上新台阶。

操作智慧化,省心又省力

过去,大棚控温、卷膜放膜全靠手工,何时浇水、施肥、通风都凭经验,管理一大棚葡萄需要一家人齐上阵。而今,凤阳果农坐在家中,轻点手机软件,就能知晓大棚温度、土壤湿度,完成浇水、施肥等操作。

在凤阳镇官田洋村村民朱丽英家的5G智慧葡萄园,朱丽英拿出手机,打开水肥控制应用,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大棚里的各项数据。“这个应用就是控制中心,大大小小的数据通过分布在大棚里的传感器汇集到应用里。管理大棚只需动动手指,十分方便。不仅节水、节肥,还能减少病虫害,葡萄品质也得到提高,我现在一个人管三四个大棚也轻轻松松。”朱丽英说。

受益于凤阳镇智慧数字农业(一期)项目,今年春天,朱丽英率先用上全套免费的智慧农业新设施、新设备。官田洋村党支部书记何泽祥说,目前,官田洋村已建成80亩智慧葡萄园。示范园因地制宜安装水肥一体化、数据监测、远程自动控制、可视化、绿色防控等智能监测与控制硬件设备,实现园区生产、施肥、防控、监控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这些数据被一一汇总到凤阳镇产业融合智慧数字平台。

凤阳镇积极利用寿宁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契机,投资1500万元大力推进智慧数字农业项目建设。目前,一期已完工,建成300亩智慧葡萄园,二期有序推进中。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智慧数字葡萄园覆盖面积提升到3000亩,同时优化软件系统平台,增加专家远程会诊、销售平台关联、销售数据收集等功能,实现智慧数字农业管理服务平台向三产融合管理服务平台转变。”凤阳镇党委书记李木清说。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