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微”不治,上杭县创新整治小微水体兴村富民
2023-10-25   来源:上杭县河长办

龙岩上杭县打通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抓好全县农村小微水体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积极部署,精准排查

什么是小微水体?要想做好农村小微水体排查整治,首先全县上下必须要对小微水体有深刻的认识。

“所谓小微水体,指的是分布在城市乡村的沟、渠、溪、塘等,特点是流动性差、自净化弱、规模小、数量多。”上杭县水系以汀江为主,汀江属典型的山区河流,流域内溪流密布,流程长短不一。开展小微水体排查,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全县小微水体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贪多嚼不烂,想要一蹴而就,肯定力有不逮。

640 (1).jpg

护河志愿者宣传小微水体整治工作

为此,上杭县河长办主动对接县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和上杭生态环境局等相关专家,多次研讨论证,并结合全县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本次小微水体的排查目标:位于人口活动密集区且功能相对重要的山塘、渠道、水圳和叫不出名字的小溪流,并明确了小微水体的规模大小。

2022年5月,上杭县细化制定了《上杭县农村小微水体星级评定实施方案》,并立即组织各乡镇河长办业务骨干开展专题培训,详细讲解了小微水体的概念及开展农村小微水体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等,并要求各乡镇对辖区内所有农村小微水体进行全面摸排,全面掌握小微水体数量、分布、权属及水环境污染源等情况,认真开展自查并填写《现场检查表》,每个乡镇排查出的小微水体数量不得少于9处。2022年6月,全县各乡镇共排查出小微水体181处,县河长办根据排查结果进行了筛选,排除了边远山村的自然小溪、私人鱼塘等,最终确定本轮农村小微水体的整治目标共83处,其中整治类78处,管护类5处。同时,建立完善农村小微水体河湖长组织体系,明确小微水体“一长一员”(河湖长、专管员),并在乡镇、村级公示栏公示。

对症下药,分类整治

为确保农村小微水体整治取得切实成效,上杭县坚持精准有度、分类施策,根据水体的功能定位和问题类别将83处小微水体再次细分为三大类,其中景观池28处,灌溉渠12处,小水沟43处。

各乡镇通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有序开展农村小微水体整治工作,形成整治工作合力。

一是改景观池,激发水体活力。景观池的建设不仅美化了乡村水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也更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但不少景观池由于水源小或无稳定来水补充,导致水体置换慢,成为一潭死水,时间一长,整个池塘水体都变得很浑浊,水面更像是覆盖着一层黄绿色的油膜,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腥味。为此,上杭县通过科学合理设置进出水口、清理底泥、增殖放流等措施,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让景观池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一潭活水。如:上杭县旧县镇牛番湖在保留原有水源的基础上,借助地利优势,在合理位置增设进出水口,打通旧县河和牛番湖的连接口,实现水系连通,进一步促进了牛番湖水体有序置换。中都镇湿地公园通过设立进水池,并巧妙的运用涉水汀步连接进水池和整个景观池,让整个涉水汀步都变成了进水口,最大限度的扩大了水流扰动面和置换面,取得了明显的净化效果。

二是修灌溉渠,保障用水供应。灌溉渠保障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质量,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灌溉渠大多位于农田周边,垃圾少、污染小,但由于近年来几场特大持续强降雨影响,不少沟渠受到了不同程度毁坏,泥沙淤积严重。对此,上杭县通过组织乡镇、村干部、受益群众、志愿者等投入人工劳力,对沟渠淤堵、杂草丛生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同时,开展了对水毁项目、年久失修的堤防和沟渠的全面细致排查,明确每处项目的建设内容、受益情况、资金需求、完成时限等,形成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有序组织修复工作,全力组织工程修复,保障了群众用水安全。

三是治小水沟,疏通“毛细血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水沟就像是河道的“毛细血管”,是河长制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庞大水系的“最前一公里”,打通“毛细血管”,对激活水系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类小微水体大多处于人口密集区,由于过去疏于管理,乱占乱排、垃圾倾倒堆积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上杭县充分发挥乡、村级河长和河道专管员、环保网格员作用,共同推进、严密组织实施污染源排查,切实摸清入河污染源,找准问题源头和污染源主体,规范入河排污口的管理,确保水质达标排放,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严格取缔非法入河排污口。同时,发放垃圾桶,增设垃圾收集站,积极开展入户宣传工作,倡导小水沟沿线的居民做好门前三包,确保垃圾污水不入河、家禽圈养不占河。

建章立制、长效管护

通过全县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上杭县超额完成了第一批小微水体整治试点工作,已完成整改小微水体79处(新增1处小微水体),水体面貌及周边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县级初步评定全县农村小微水体五星级共6处,四星级9处,三星级69处。全县84处小微水体均列入“管护类”小微水体名录。同时,为巩固小微水体治理成果,上杭县不断探索创新管护机制。

一是加强巡查,落实管护。重新调整河道专管员巡河范围,将小微水体列入河长、河道专管员的日常巡查内容,重点巡查小微水体及周边保洁、排污等影响水环境、水生态的问题,专管员原则上每天至少巡查一次,对问题较多的小微水体则加密巡查频次。同时,设立小微水体公示牌,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二是宣传发动,全民治水。积极组织巾帼护河队、“河小禹”、“姜公”护河队、“党员河长”、“企业河长”等生态文明河湖健康志愿服务队开展围绕“开展小微水体整治、打通河道毛细血管”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小微水体管护,营造共治共享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是制定村规,践行民约。通过将小微水体的管护列入村规民约内容,进一步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规范村民居民保护水环境的行为,提升群众治水护河的积极性,达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目的,形成人人皆河长的良好氛围,共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宜居”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