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村去,重回干事创业的舞台
2024-01-18   作者:邱盛林 杨武名   来源:福建日报

今年75岁的曾建业退休前是光泽县李坊乡政府干部,退休后没跟女儿进城享清福,却和妻子回李坊乡石城村老家开了一间小卖部。多年来,他以小卖部为平台,教会了村里许多老人用智能手机缴费、购物、娱乐,牵头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立了快递领取点和旅游联系点。在帮助村民学会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他还为石城村的经济发展、村务管理、村庄建设等献计出力,深受乡亲们的好评。

据光泽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苏孝模介绍,目前,该县像曾建业这样退休去农村的公职人员累计超过120名。

传播文明乡风

见到官仕明那天,他正拿着《桃林村志》初稿去找寨里镇桃林村党支部书记刘华北,以确定作序人。官仕明说:“村志是存史、资政、育人和反映一个村变化、发展的好载体。雁过留声,人过留痕。时间一长,村庄变了,老人死了,无声无痕了,一个村便虚化了。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把它记下来,传下去。”

官仕明是寨里镇西溪村人。2008年,他从寨里镇公路站站长岗位退休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应两个女儿要求去泉州或漳州养老,二是应村里干部和乡亲的邀请回老家。一边是沿海城市,一边是偏远乡村,他和老伴还是选择了落叶归根。他说:“家乡土地养育了我,党培养了我,我还是要回村为乡亲做点事。”

家乡情怀人皆有之,可要让过惯了城里生活的人返回久违的出生地并非易事。为了创造吸引乡贤回流的环境,光泽县一方面在路、水、电、网等建设方面逐渐缩小城乡差别;一方面打好感情牌。定期走访在外公职人员,定期召开公职人员、乡贤座谈会,建立在外公职人员群,关心在外公职人员留村亲属……这些都列入了各村“两委”的工作职责范围,对在外公职人员形成“一有召唤即返乡”的牵引力。

官仕明返乡后,主要做了两件不容易做成的事。过去,村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重似债,头顶锅来卖”。他建议村里把移风易俗工作写入《村规民约》,还挑起红白喜事改革之责,带头“不办”,引导“不办”或“简办”。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西溪变成了全县移风易俗的先进村。他还牵头写出了全县第一本村志——《西溪村志》,接着带动了儒州、桃林两村相继编撰村志。像官仕明一样的退休返乡人员还有不少,他们有如乡风文明的种子,在乡村传播、生根、开花、结果。

送去增收技术

笔者一行驱车来到鸾凤乡大陂村时,高朝斌已在路边招手,他是接到采访电话后才从槟榔芋田里赶回来的。他一边领笔者往家走,一边高兴地介绍道:“引进推广的优质稻种植面积已达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槟榔芋种植面积也有500多亩,每亩增收500多元!”

今年73岁的高朝斌是长汀人,毕业后作为农业技术专业人才被分配到光泽县。从光泽县农科所以高级农艺师身份退休后,他既没回老家长汀,也没留在光泽县城跟儿子生活,而是和老伴到工作过的鸾凤乡大陂村定居。“县里为退休人员发挥余热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是乡村成就了我,还是在乡村好。”高朝斌解释道。

据苏孝模介绍,光泽县在激活“银发能量”方面,采取摸清底子建智库、搭建平台送机会、因人施策助振兴等措施,健全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农村科技服务团、退休干部协会等社团组织和机关、乡(镇)退休干部党组织,根据退休人员的专业专长对接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事业”,然后根据本人的居住、健康和意愿等情况,鼓励支持他们城乡两头跑或返乡定居,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退休后,高朝斌既是县关工委农村科技服务团团长,又是县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既要关注服务全县农业产业项目,还要关注自己结对负责的优质稻和槟榔芋的新品种引进和推广。他以大陂村为基地辐射全县,使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槟榔芋500多亩。

协助村级治理

“已到医保缴费的最后期限了。错过了,万一遇上天灾人祸,或生病不能报销,就麻烦了!”近日,止马镇亲睦村的黄启敬和黄英雄与村委会副主任黄宇成一起入户宣传医保。黄宇成说:“村级工作是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现在青壮年多数在外,留家的多为老人小孩,工作更难做。比如缴医保费,不会用智能手机的,我们就手把手地教,全村500多户,一户都不能落下。两位黄老师真是帮大忙了!”

2019年退休的黄启敬、2022年退休的黄英雄,同是亲睦村人,子女都在城市工作、定居,退休时都回到了老家。黄启敬说:“这里是我出发的地方,有我的父老乡亲,还是回家好。”黄英雄的理由是:“这里有我读书、任教的学校,有适合我生活的环境,还是回家乡为乡亲做点事!”

把情怀变为行动并非易事,止马镇党委书记李莉涓介绍,为了吸引退休人员返乡助力乡村振兴,镇里协助将退休人员的祖屋、旧居进行翻修、维护;在各村成立老年人协会,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根据他们的专长,以聘用、邀请等形式在镇、村当顾问……让退休返乡人员居住有归处,助力有平台,干事有名分。

黄启敬、黄英雄是亲睦村的顾问,但干得和村干部一样卖力。从征地拆迁、疫情防控,到为美丽乡村建设添靓加彩、矛盾纠纷调处,各项工作都没“掉过链子”。他们还把村里的乡贤能人、重孝行善人员的事迹和家风家训整理出来,在黄氏宗祠墙上以“名人榜”“能人榜”“功德榜”等形式张贴宣传,传播正能量。(邱盛林 杨武名)

责任编辑: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