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宁县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发展基础,聚焦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拓展产业发展路径,努力做大做强当地特色产业,使当地特色产业在市场上具有生机和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建宁五子”打造“金名片”
40多年前,建宁县先后派出近千名农民和农技人员到海南学习制种技术,在一次次的总结和试错中,制种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从几口试验田发展到十几万亩,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实现了本土化,种子不仅销往全国16个省(区、市)的水稻产区,还出口到国外,建宁县因此被称作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
千年建莲,在发展中迎来新生。在企业车间里,莲叶、莲子、莲子芯、莲藕等,摇身一变,成了莲藕粉、莲子露、荷叶凉茶等产品。建宁县种植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地的人们一直以生产历代皇家贡品“建莲”而骄傲。依托5万亩建莲的优良品质,建宁县持续培育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生态旅游,做实一二三产融合文章,建莲产业实现“三级跳”。
除了种子和莲子,梨子、桃子、无患子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着当地居民的增收。
作为国家梨产业龙头县,建宁玉梨以果皮细薄,水润脆甜多个梨品种蜚声在外。
秋味怡浓,桃香四溢,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每年盛夏,在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建宁黄桃的身影,在建宁县,小小黄桃搭上了电商快车,走向全国各地,铺出了一条香甜四溢的富民路。
天然洗剂,“患”然一新。适宜的自然气候,独特的土壤条件,让建宁县的无患子富含活性皂苷成分,庞大的种植规模成就了建宁县“中国无患子”之乡的美称。
近年来,建宁县充分打造“建宁五子”区域公共品牌,全力做大莲子、种子、梨子、桃子、无患子等“建宁五子”特色产业体系,目前,当地拥有建宁通心白莲、建宁黄花梨、溪源明笋等地标产品6件,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子)通过命名并获袁隆平院士亲自题名;溪口镇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黄花梨)通过认定;建宁通心白莲实施首批全国地标保护工程,品牌价值达11.16亿元;“福九味”建莲子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药材)创建名单;建宁莲子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
特色产业走出“致富路”
建宁县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制茶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丰富的山水资源在孕育出建宁这片净土的同时还造就了建宁茶叶的独特品质。
滋味鲜醇甘爽,回甘明显,齿颊留香,耐泡度和持久度高,建宁红给人清爽愉悦的清新之感,而建宁毛峰,芽叶肥壮匀齐、毫显形卷曲成条索状,色泽嫩绿微黄明亮,汤色淡绿,香气幽雅,滋味清爽醇和。在2023年,建宁红茶、建宁毛峰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取得了“国”字号的“质量认证”。
为了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建宁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全力统筹,助推茶产业全过程、全链条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与中粮集团旗下的茶企业——中茶厦门、中茶福建对接交流合作,借助其科技力量和营销网络平台等优势,建宁县设立“制茶大师”工作室,促进茶企提升加工水平。同时,通过召开会议,邀请专家、经销商到建宁参观考察,进一步提升茶品牌溢价,增加茶农收入,让茶叶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金叶子”。
在茶叶之外,依托丰富的资源、气候优势,建宁县因地制宜培育了茶树菇产业。一朵朵茶树菇破棒而出,为当地的农户撑起了致富伞。
走进建宁县里心镇上黎村茶树菇培育基地,一包包菌棒袋整齐排列,种植户正忙着采收成熟的茶树菇。在茶树菇的培育中,当地农户充分利用村里的农林废弃物做菇桶原材料,这样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解决了茶树菇培育过程中的原料供应难题。更令人欣喜的是,用农林废弃物做菇桶原材料产出的菇口感嫩脆、产量可观。据悉,在建宁县不少农户通过种植茶树菇成功走上致富路,全县共种植茶树菇1000多万袋,年产值约4000万元,茶树菇等特色食用菌产业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近年来,建宁县依托特色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推进全县农产品质量提升,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全县现有绿色食品12个,有机农产品48个,农产品地标3个;福建著名农业品牌8个,总数居全省前列,近三届绿博会(有机博览会)产品金奖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