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浏锭:我爱养鸡事业,养鸡要养到80岁
2024-04-19   作者:颜财斌 郑晓丹   来源:东南网

“每个人都有‘家乡情’,记忆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小时候的味道’,如果能让大家想起小时候外婆(奶奶)炖的鸡汤的味道,我们所有员工都会很欣慰。”2024年元旦,长汀“杨婆婆”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了这段新年愿望。她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将继续调整思路、明确定位,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农业梦努力前行。

被称为“杨婆婆”的杨浏锭出生于1982年,是长汀县大同镇光明村人。大学毕业后,她走南闯北,搞工程、闯市场、做贸易,风生水起,赚到第一桶金。当时,杨浏锭的朋友们常常托她代买家乡的河田鸡等名优土特产。这让她下定决心,打道回长汀,养殖生态河田鸡。

2017年9月,杨浏锭开始办起杨婆婆农场,占地50亩,其中租赁了黄屋村20亩山场,搭盖了5间养鸡棚,河田鸡散养于林荫树下、草地丛中,离开城市,绿色无污染,很快受到了消费者青睐。2020、2021年,她成功注册了“固元初”“婆婆鸡”“客家杨婆婆”3个商标。 

“我爱养鸡事业,养鸡要养到80岁”

“明明是一位青年女企业家,为什么要取名‘杨婆婆’?”一直以来,大家对杨浏锭略显“老气”的网名很是兴趣。“我爱养鸡事业,养鸡要养到80岁,所以叫‘杨婆婆’。”杨浏锭笑着说。

如何养鸡?如何销售?如何规模化?如何生态养殖?对于长期做贸易行业的杨浏锭而言,养殖河田鸡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学起。为此,她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并几乎每天待在鸡场里,时刻观察河田鸡的生长习性,掌握生长周期。

以小虫、草籽和其他食物为食,另外补充高粱玉米、谷物等杂粮;开辟一块种植地,种植麦草、地瓜、包菜作为鸡饲料;发展周边产业,养的生态鸡,下的蛋,天然原生态……多年的不断实践与学习,如今的杨浏锭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也探索出了一条原生态河田鸡养殖模式。

时代需要不断创新,有创新才会有更好的发展,销售模式也是如此。随着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发展,杨浏锭也不断开展销售模式创新,积极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仅在福州、厦门建立稳固的销售市场,还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商,销售河田鸡、土鸡蛋。2022年,她又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拓市场,“线上线下齐发力,‘立体式’就是现在的销售趋势。”

这些年的艰苦付出印证了她当初正确的选择,“迄今为止,我们的河田鸡养殖项目已基本稳定,2023年的年产值预计能突破1000万。”杨浏锭表示,第二期我们将探索开拓河田鸡的深加工,第三期还规划休闲娱乐结合项目,把生态养殖、休闲观光、绿色餐饮、旅游娱乐进行有机结合。“尽管存在着一定困难,但也有信心在未来的几年一定能把‘十年创一品牌’目标实现”。

带领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择一事、终一生。杨浏锭的和田鸡事业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前进的路上,她也不忘带动乡亲共同富裕。如今,杨浏锭的杨婆婆农场与大同镇、河田镇、涂坊镇等地养殖户开展合作,投入资金改扩建6个养殖基地,开展林下散养河田鸡、土番鸭、土鸡蛋,实现年销售河田鸡鸡苗、中鸡、成鸡总计10万余只、土鸡蛋10万余吨、土番鸭1万只,年销售额超800万元。

杨浏锭还开展了联农带富项目,以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保底回收的方式,带动大同、新桥、铁长等乡镇的村民养鸡,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

“当好师傅,传授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发展。我们企业得到了发展,百姓也增收致富,这就是‘双赢’。”关于“授人以渔”,杨浏锭这样理解也这样践行。她不吝啬自身丰富的家禽养殖经验,几年来先后编制《放养河田鸡生产操作规程》《五黑鸡养殖技术》等养殖技术资料,发放给激励性扶贫农户学习,对于有疑虑的养殖农户,也会积极答疑解惑。

同时,杨浏锭还主动担起大同镇、新桥镇和铁长乡等5个乡镇的扶贫项目。2019年4月,乡政府依托“杨婆婆”农场,通过“政府+农场+贫困户”模式,带动有意愿的贫困户养殖河田鸡。

据不完全统计,在杨浏锭和当地政府的帮扶下,从2019年到2021年的三年时间里,杨婆婆农场共吸引了400多户贫困户参与,户均年增收达5000-20000元,有效助力了脱贫攻坚战。

几年打拼,几番风雨,杨浏锭尝到了干事创业的艰辛,也尝到了丰收的喜悦。杨浏锭先后被评为龙岩市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称号,其创办的企业长汀县杨婆婆家庭农场也先后被评为“龙岩市巾帼示范基地”“省级示范农场”,福建省鲜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评“省巾帼示范基地”“市级龙头企业”。

在龙岩市妇女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杨浏锭作为农业界的代表参加了盛会,她表示:“作为农业界的代表,我要向优秀的姐妹们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把世界五大名鸡之一——长汀河田鸡推向更多家庭的餐桌,带动家乡河田鸡产业的发展,加油!”

责任编辑:曾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