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莆田市北岸经开区,风电场装点着绵延的海岸线,岸边晒着层层海带,养殖区内,生蚝、小黄鱼、石斑鱼各自畅游。
北岸经开区下辖山亭、东埔、忠门三个乡镇,总面积约13070万平方米,耕地面积2343.88万平方米,人均耕地少。近年来,该区不断推动流转土地规模化耕作、企业化运营,因地制宜扩大农业规模、提升效益;同时,立足海洋禀赋,积极发展近海养殖、深远海捕捞。如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动实践在北岸不断演绎。
因地制宜 培育特色产业
因沙质土壤疏松、盐碱地遍布,适合北岸当地种植的作物并不多,而胡萝卜凭借其喜旱耐碱的特性,成为北岸的一大特色产业。如今,全区种植胡萝卜面积约8000亩,年产值超亿元。
科学的种植手段是保障作物品质的关键。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要求,目前北岸全区16家胡萝卜基地均使用水肥一体化灌溉,并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所产的胡萝卜色泽橙红、皮薄甜脆,品相极佳。
“我们基地400亩胡萝卜已经全部上市了,现在地里种的是地瓜和花生,沿海沙地种植的地瓜、花生,咸香可口,风味独特,深受市民喜爱。”成兰蔬菜合作社总经理侯亚龙说,四季间作轮耕有助于改善耕地质量、提高作物产量,胡萝卜季结束,很多种植户还会在地里种上西瓜、白萝卜、大豆,确保田地没有空窗期,季季有所产。
夏季是众多鲜果的上市季节。在北岸经开区忠门镇安柄村,成片的火龙果、百香果田沿河展开,这里引进的台湾红心火龙果,通过有机种植、生物防治、秸秆返田等环节,果实皮薄,果肉细腻、口感清甜。种植大户陈国营告诉记者,火龙果不仅果实美味,所开的花也有妙用,除了作蔬菜食用,还可以制成花茶、酵素,加工好后,一斤可卖到800元,且存放时间越长,花茶越醇香。
截至目前,北岸全区种植火龙果约300亩,带动800多户农户劳动致富。
草木葱盛,绿茵轻拂。漫步北岸经开区山亭镇,房前屋后、乡间小道点缀着洁白馨香的百合花。
百合花姿雅致,观赏性强,鲜花可作香料,鳞茎含丰富淀粉,是一种名贵食品,亦可作药用。在山亭镇东店村、山亭社区,当地村民种百合已有20多年历史,家家户户都有吃百合粉的习惯。
每年6月下旬,工人从地里掘出百合果,剥瓣、浆洗后,再经过道道工序研磨成百合粉。“买家相对固定,主要是在外的同乡莆商,一斤百合粉100元,每亩每年大约能收300多斤。”东店村村民潘国裕说,“因产品走俏,九成以上村民都有利用家中空地种百合的习惯。”
集中耕作、精耕细作是北岸经开区应对土地分散偏远、农业基础薄弱等问题的良方。该区立足农业资源特性和气候特点,持续推进胡萝卜、火龙果、向日葵、百合等特色产业发展。近年来,已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48万亩、土地流转1.03万亩,规模化经营成效凸显。数据显示,去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8316亩,产量16676吨;粮食种植面积7135亩,产量2671吨。
值得一提的是,4月初,依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团队,北岸经开区成立兰埔辐射育种基地。“基地通过开展辐射育种育苗试验,借力粒子辐射生物技术及其应用赋能农业发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郭立忠告诉记者,基地目前以甘薯、花生、马铃薯和中草药等品种为主,利用现代技术改良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各类作物,丰富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土地流转率及产值。
耕海牧渔 打造蓝色粮仓
北岸经开区海域水深岸阔、风浪不大、光照充足,是优良的“海上牧场”。该区立足资源禀赋,宜渔则渔,积极向海洋要食物,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老百姓的餐桌。
夏至时节,走马北岸经开区各镇各村,不少田间空地上仍然晾晒着成片的长条海带。“今年海带价格不错,批发价每斤8至10元,我上月收了40亩,晒干以后便于保存销售,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当地海带养殖户唐凤娇告诉记者。
得益于海洋环境优势,这里出产的海带,叶片肥厚、口感劲道,远销全国,海带养殖是北岸众多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数据显示,今年,全区海带养殖面积约12000亩,海带产量可达2.1万吨,产值3亿元。
位于山亭镇的蒋山村素有“中国紫菜第一村”之称,其东、南、北三面濒临平海湾,拥有天然滩涂面积3000余亩,海岸线长,水清无污,所产紫菜细腻顺滑、味道鲜美,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上市季节供不应求。
2021年,蒋山村建设全市首个现代化、标准化紫菜育苗基地,面向当地养殖户供种,统一泼苗、采收上市时间,不断规范养殖作业,发力品质提升,“下蒋紫菜”品牌越来越响。
如今,随着紫菜产业的有序发展,蒋山村紫菜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养殖户年收入约15万元。
再过一两个月,在山东威海度夏的4000吨鲍鱼就要就地上市了,这些鲍鱼主要来自北岸经开区东埔镇,受气温影响,每年5月份,尚未长大的鲍鱼就要装箱乘车,一路北上避暑。“北岸的鲍鱼以当地出产的优质龙须菜、海带为食,加上湄洲湾潮汐带来的天然藻类,造就其肉质肥美、鲜味十足。”东埔镇乐屿村副主任林海真说。
在北岸经开区罗屿海域的深海里,1000亩三倍体生蚝正在水中静静生长,半个月后,它们就会被打捞上市,流向城镇居民的餐桌。
莆田市盛宏技术有限公司是当地海产养殖龙头企业,除了三倍体生蚝,还育有鲍鱼和大连海参。“去年培育了15万斤海参,海参在大连暂养一段时间,再把海参苗拉回北岸养上数月,到3月份售卖,售价大约一斤55元。”盛宏负责人骆文树说。
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是北岸人民向海洋要食物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北岸经开区持续做精做强海带、紫菜、生蚝等优势海产品,促进海上养殖朝着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快实现渔业多产、渔民增收、渔村振兴。2023年,北岸经开区水产品总产量17.86吨,渔业产值27.77亿元,同比增长4.8%,排名全市第一;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