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林下要“经济”
2024-08-02   作者:郭晓红 吴苏梅    来源:闽东日报

盛夏时节,位于寿宁县清源镇黄槐湖边的韶托村林木郁郁葱葱,上万亩山间林地里,林下经济种植培育工作如火如荼。每天,李伟夫妇不是指导农户,就是在林里干活,始终与森林为伴。

2019年初,在外打拼的李伟夫妇辞职返乡创业,投身林下经济。从百亩油茶下仿野生套种三叶青、中药品种园到千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4年多来,李伟夫妇在清源镇小托村、竹坪村、阳尾村流转的中药材基地已由最初的100亩扩展到1000余亩。

李伟夫妇利用所学,扎根农村,探索林下中草药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在他们的辐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种植草药的队伍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为经营主体推动产业链发展,带动40多户当地村民户均增收2.2万元。

“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眼下,定位林下经济产品预包装和林菌汤包等产品,李伟正着力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孵化基地,提高产品附加值,他希望更多有志之士回到乡村,投身林下经济。

一株株中药材成为群众增收的“灵丹妙药”,一朵朵菌菇撑起群众的“致富伞”……在寿宁,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林下产业多元化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翠绿的植苗在山腰连成一片,半米多高的黄精茁壮生长。在大安乡半岭村黄精种植基地,林下技术专家王光明认真察看黄精长势。“今年半岭村共种植黄精1000亩,其中500亩育苗、500亩示范种植,每亩的成本大概是1.2万元,3年后的每亩产值可达4.6万元。”王光明说。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黄精种植为半岭村带来了“新发展”。2023年,大安乡与福建宁德展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引进黄精全产业链发展项目落地半岭村,每年带动临时用工达8000多人次,长期用工30余人。村民在就业增收的同时,学到了黄精的种植技巧,实现了林下经济的多渠道、多角度生“金”。

“寿宁县自然资源禀赋明显,森林覆盖率达60.69%,境内植被繁茂、生态优良,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森林县城、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发展林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寿宁县林业局局长范蔚霞说,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寿宁县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林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寿宁县充分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将林下经济产业列入“1+4”特色产业集群,制定出台产业帮扶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相继引进贵州药业、安徽济善堂国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林农”发展模式,打造一批高质量林业示范基地,实现林业产业和生态经济“双提升”。

好政策和好前景提高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随着林下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境内种植队伍不断扩大,辐射带动从事经营林下经济的群众达1.4万余人,促进从业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收3000多元。

“我们鼓励和引导林农采取入股、出租、转包等模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大力培育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寿宁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黄勇介绍,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品牌创建、新兴产业培育等措施,寿宁县不断培育林业产业新的增长点,致力打造集医养体验、康养旅游、农业观光、产学研为一体的林下中药材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做活“林文章”,走好“绿色路”。截至目前,寿宁县从事林下经济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达45家,新建林下中草药初加工厂4个,建成黄花倒水莲、岗梅、仿野生灵芝等林下中草药示范基地16个,种植面积2万多亩,林下经济产值突破3.6亿元,“林下生金、群众增收、绿色发展”的美好愿景正逐渐变成“幸福实景”。

责任编辑:曾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