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代溪:特色产业兴 山乡奔富忙
2024-08-26   作者:施木兰 周士轩 甘叶斌   来源:闽东日报

时值初秋,走进屏南县代溪镇玉洋村食用菌种植大棚,一股菌香扑面而来,只见一个个菌棒整齐排列在铁架上,村民韦东谊正在查看菌种的生长情况,再过1个月,一批批长成的鲜菇将陆续上市交易。

“我们这边的食用菌要到9月份采收上市,刚好是其他低海拔、高气温地区不能产出香菇的时节,可以错峰抢占销售空档期,卖价不错。”作为村里的食用菌种植大户,韦东谊去年种植了11万袋食用菌,收入达40多万元。

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食用菌成为玉洋村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玉洋村村委会副主任郑福产介绍,为了进一步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村里推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村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1800多万袋,多以鲜菇为主,已形成较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

在玉洋村的一处施工现场,代溪镇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二期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于今年底投入使用。郑福产介绍,该项目投产后可为村民提供智能化温控大棚,以及冷藏、加工和物流设施等,成为集菌棒制种、种植加工、冷链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和服务基地,不仅可以扩大菌棒生产规模,还可以发展种植更多茶树菇、姬松茸等生长周期较短的“小众”品种,推动实现多元化、科学化种植,提高食用菌效益,促进食用菌产业链提质增效。

菌菇致富,产业兴村。玉洋村的食用菌产业越来越红火,也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2023年,代溪镇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年栽培量达2200多万袋,产值达1.5亿元,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食用菌扎下“致富根”,给农户带来大收益,与之齐头并进的还有不断壮大的“黄酒产业”。

被誉为“红粬黄酒之乡”的北墘村,山高林密、清泉醇洌,独占制曲酿酒的优良条件。这里家家酿酒,少则数坛,多则上百坛,黄酒酿造,代代相承,成为北墘村和代溪镇最香醇的名片。

为进一步推动黄酒产业发展,北墘村立足于700多年的黄酒文化和酿酒工艺,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吸引乡贤返乡创建企业、开办酒厂,从当地村民手中收购,进一步进行品牌包装、推广,并创新推出“游客认购、酒农藏酒”模式,探索实践“我在北墘有坛酒”营销品牌,重点打造“北墘老酒”品牌,大幅提升了黄酒产品价值。

漫步酒香四溢的北墘村,随处可见的酒坛酒窖、饮酒诗词,以及酒坊、酒厂旧址等一大批黄酒遗迹,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拍照。

北墘村酿美酒,也“酿”出了“酒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从“微”字着手,深耕“酒元素”,整合房前屋后、边角地块等零星资源,大胆创意、创造亮点,打造独具特色微景观,并建成黄酒文化旅游集散中心、黄酒文化技艺体验馆、黄酒文化展示馆、黄酒文化广场、黄酒文化漫画墙等功能体验区,唱响北墘黄酒文化旅游新品牌。

“黄酒+文化+旅游”,撬动产业链“接二连三”增值增效。2023年,北墘村黄酒年产量超过1600吨、年产值超过4200万元,接待游客近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600万元,酒香越飘越远,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美。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近年来,代溪镇立足镇情,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了茶叶、黄酒、食用菌、水果等特色产业基地,以北墘老酒、玉洋食用菌、康里茶叶、垣坑蜜橙等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辐射带动形成产业集群,突出“茶酒果菌”四大品牌,做好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等发展短板,推动实现了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一幅幅从小产品到大产业的发展画卷,每一帧都是兴农富民的生动注脚,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未来,代溪镇将加快在规模上“提级”、在链条上“补缺”、在品牌上“扬长”,推动“茶酒果菌”四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推进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逐步推动全镇特色产业由“全而弱”向“专而精”提升,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责任编辑:曾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