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柳城露江村:全程机械化 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2024-09-10   作者:陈灵 杨泳红 李燕婷 林佳妮   来源:泉州晚报

褪去“金装”披“绿装”,日前,南安柳城露江村的180亩农田完成晚稻插秧,进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记者获悉,这180亩农田原本由300多户村民种植,每块“小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低。去年年底,露江村村委会通过流转,建设高标准农田,将“小田”变“大田”,并从打田、育秧、插秧至施肥、收割,全程实行机械化,不仅盘活农田增效益,也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在田野中描绘出乡村振兴的丰收画卷。

利用无人机施肥

300多块“小田”

变可机械化的“大田”

近日,记者来到这片农田时,农田里的秧苗整齐排列、生机盎然。露江村党委书记赵世签正戴着斗笠,站在机耕路上操作一台农用无人机。他和工作人员先将肥料倒入无人机中,操作升空后,无人机便按照既有地图自动施肥,不需要人工导航。180亩水稻仅用1个多小时便完成施肥。为了方便充电,他们载来一台柴油发电机,随时可为无人机续航。“我还特意考取了《农用无人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现在是持证上岗。”晒得黝黑的赵世签笑着说。

去年此时,这片农田还不是如此生机勃勃的景象。赵世签介绍,有的田块由老人种着水稻,他们精力有限,产量并不高;有的田块则抛荒了,十分可惜。为了复苏这片农田,村两委决定通过流转,由村集体承包农田,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田。由于涉及4个角落300多户村民,去年12月起,村两委入户做工作,历时3个月完成流转。

为了实现全程机械化,村里修复水渠,修建1公里多的机耕路,并请来顺和家庭农场做“农耕保姆”,指导机械化工作。同时,南安农业部门也给予相关补贴支持。

机械化提高效率

实现低产变丰产

完成打田和育秧后,4月初进行早稻插秧。伴随着插秧机工作的声音,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的苗盘中迅速下落到田中,所到之处,水田瞬间披上崭新的“绿装”。土地综合整治所修建的机耕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大大方便了种植管理和农事灌溉。“机械插秧优点很多,秧苗分布均匀整齐,抗倒伏能力也有所提升,同时方便进行田间管理。”赵世签说,“插秧机2天就完成180亩农田的插秧工作,而人工栽插的话,每人两天才能完成1亩地。”

到了5月,无人机穿梭在田间执行施肥任务,半天就完成了180亩水稻的施肥工作。“如果是人工施肥,三四个人要好几天才能完成。”他说,进入成熟期后,水稻联合收割机成为水稻收割的“主角”,一排排水稻被联合收割机“吞”进去,稻秆粉碎后从车后喷出还田作肥,谷粒被存放在收割机附带的小粮仓里,随后通过自带的输送装置再把收割的稻谷传送到运输车辆上。“机械化收割,节约了收割时间、提高了收割效率,降低了收割成本。”他计算了下,今年早稻亩产近千斤,全部由本村村民购买。

在露江村,村集体还流转了400多亩地种植青椒,除了采摘,其他环节也基本实现机械化。“目前已流转了约600亩,还有1000多亩地在流转中。”赵世签说,全程机械化可统一耕作、管理、病虫害防治,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产量,实现低产变丰产,提升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破解种田效益低等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难题,助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责任编辑:谢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