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位于周宁县浦源镇的徐万和产业孵化中心,只见绿色的藤叶爬满支架,一串串果实饱满的“烈焰红唇”缀满枝头。葡萄架下,工人们动作娴熟地将剪下的葡萄装入箩筐内。
“‘烈焰红唇’对技术、管理要求高,但价格优势明显。”徐万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玲表示,2022年,他们在浦源镇建设现代化葡萄产业孵化基地,并尝试种植“烈焰红唇”等新品种,至今已投入756万元。
谈话间,高玲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2012年,看准了周宁县的气候优势,高玲夫妻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回到老家纯池镇,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80亩土地,用以种植巨峰葡萄。刚开始,夫妻俩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后来,从平整土地、搭建大棚到修枝疏果、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高玲通过不断观摩考察和探索改进,逐渐成长为一名葡萄种植好手。
“现在,我们建立了3个高标准葡萄基地、1个产业孵化中心以及2000平方米的葡萄产后商品化处理中心,葡萄自营年均产量达650吨。同时,每年还能收购农户葡萄1500吨左右,年均销售额达2300万元。”高玲说。
葡萄种得好,周边群众也跟着受益。浦源镇吴山底村村民刘丽萍每年3月到11月都会到葡萄园务工,负责剪枝、施肥、除草、采摘等工作。“这里离家近,活儿很轻松,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挣上5万元。”刘丽萍笑着说。
周宁县地处闽东北高海拔山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发展葡萄产业优势明显。“依托‘高山、高优’的地理优势,周宁的晚熟葡萄不仅品质优良,还能有效避开周边葡萄上市高峰期,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周宁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德炎说。
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优势,近年来,周宁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生产布局,打造“周宁高山晚熟葡萄”品牌。如今,周宁县葡萄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不足百亩发展到现在的5500亩,产值约8800万元,全县参与葡萄种植的合作社(企业)达70余家。
在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种植户还培育“葡萄+”特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建成集特色、生态、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葡萄采摘园。
每到葡萄成熟季节,前来周宁县乐侬侬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体验“采摘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穿梭在葡萄架下,拿着剪刀、提着果篮,采摘、装筐,体验着采摘乐趣。
“听说周宁的葡萄香味浓、口感甜,我们特地从福州开车赶到这里,准备多买点带回去送给亲戚朋友。”游客钟俊鸿说。
“今年葡萄长势不错,基地内种植的‘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红衣少女’等葡萄新品种超过120亩,预计可采摘到9月中旬。”周宁县乐侬侬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凌明禹介绍,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0万斤,产值达600多万元。
为了让高山晚熟葡萄更好地“出圈”,周宁县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坚持品牌引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9月,该县对外发布了首个农特产品公共品牌——“周宁有鲤”,以品牌价值提升农产品价值。“今年,‘周宁有鲤’与8家葡萄种植户合作,通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品控、统一服务,提升整条供应链的产品供给、品控和服务水平。”周宁有鲤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敏说。
在周宁县雨果家庭农场,一箱箱巨峰葡萄经过分拣、包装、装车,准备发往福州、广州等地。“借助‘周宁有鲤’公共品牌,客户更认可了,销量也提高了不少,预计今年产值可达200多万元。”周宁县雨果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守辉说。
下一步,周宁县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带动,在“高产能、高效益、名特优”上做文章,延伸和拓展产业发展链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